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泼刀行> 第569章 青羊宫,接玉皇

第569章 青羊宫,接玉皇(2 / 4)

“小居士,劳驾借光~”

沙哑声音响起,李衍连忙让开。

但见挑夫老汉扛着一担茶挤过人群。

李衍能清楚的闻道,茶是青城山老君茶,算不上名贵,但却包装精致,每一封都系着红绸。

这是用于供神的茶。

百姓最喜跟风,只要有人购买供奉,总能带动其他人,不然心中亏得慌。

实际上,就算千金购买,也没多大用,无非是个心理安慰。

每年这时候,茶商总能处理掉一批存货。

让过道后,李衍抬头观望。

不出他所料,如今的青羊宫热闹至极。

今日接玉皇,成都府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人前来供奉祈福。

但见山门外,黑底金字的巨大“青羊宫”匾额下,已是人头攒动,乌压压一片,甚至将大门都已堵住。

青羊宫的道人们,似乎早已习惯。

他们把住了门,任周围人声鼎沸,都面色淡然,放出一批,又放进一批,免得宫内太过拥挤。

天色尚早,李衍没急着进去。

他眼睛微眯看向门外,同时掐动阳诀。

青羊宫山门外,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右边塑有白虎像,并有七星桩。

七星桩上,刻有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

常人察觉不到,但他作为术士,却能清晰的闻到,香火味道混着罡气,将整个青羊宫包裹。

李衍有些诧异,微微点头。

在蜀中,青城峨眉名气最大,但在玄门江湖中,有些地方却毫不逊色。

比如遂宁广德寺,乃“西南第一禅林”。

眼前这青羊宫,则号称“川西第一道观”。

其年代久远,始建于周。

汉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初闻道法。

自此以后,便奠定了青羊宫地位。

唐时,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在此驻扎。

他在观内见红光如球入地,挖得玉砖,上刻古篆:“太上平中和灾”,将其视作吉兆。

无论是否人为,青羊宫都得了朝廷拨款修建,自此改“观”为“宫”,始有如今规模。

正因如此,青羊宫地位特殊。

他们更多参与俗务,面对更加兴盛的青城山,也并不怎么买账,也与蜀王府关系密切。

若也被蜀王渗透,着实是个大麻烦。

想到这儿,李衍压低了斗笠,用龙蛇牌收敛气息,又从旁边摊子上,买了些香烛供品,装作香客混入人群。

等了许久,终于穿过山门。

进入青羊宫内,里面同样人流密集。

青羊宫的布局,最前面是三清殿和八卦亭,穿过之后便是混元殿、斗姥殿和玉皇殿等。

那里才是今日上香重点。

但见香客们踩着雪窝子,往三清殿涌。

穿茧绸袄子的盐商,往功德箱里扔银稞子,铜钱砸在松木箱底,发出声声闷响…

挎竹篮的老妪,从篮里掏出冻硬的年糕,颤颤巍巍,供在案上……

大大小小香柱密集,青烟缭绕,升腾而起,把“青羊胜境”的匾额,都熏得朦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