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情况,对匈奴人很不利。
长此下去,匈奴人必败。
董尧表情凝重,建议道:“匈奴大王,赵人突袭之下,已经占据了上风。现在的情况不利于我们,再不出手扭转局面,这一战必败。我认为,是时候让两翼的伏兵出击了。”
此前董尧的计策,是安排两支伏兵在两翼埋伏。
这两支伏兵,是用来包抄两翼的。
乌维审视着战场的局面,他并未马上采纳董尧的建议。思考了片刻,乌维下令道:“传令木那塔和延术,率军出击。”
木那塔是埋伏在左翼的将领。
延术是埋伏在右翼的将领。
两个人都是乌维麾下的骁将,在匈奴立下了战功赫赫。
随着乌维下令,号角声长鸣。
声音急促,仿佛有着万千金戈铁马冲锋一般。
随着号角声在草原上传出,时间不长,辽阔的草原上,再度杀出了无数的骑兵。这些骑兵,自战场的两侧涌现出来。
喊杀声,此起彼伏。
马蹄声,轰隆隆传来。
一股浩荡气势,自两翼弥漫开来。
两支匈奴兵杀出,直奔正在厮杀的许烈大军。这支军队一加入战场,便迅速的扭转局面,帮助匈奴人稳定乱局。
原本人心浮动的匈奴大军,开始迅猛的反攻。
在两支匈奴骑兵的帮衬下,匈奴人全力厮杀,越战越勇。
许烈抵挡着攻击,怡然不惧。
面对强敌,他丝毫不退。
而在许烈的后方,廉颇正审视着局面。
作为军中主帅,他一直关着战场上的局面变化。如今见匈奴人的两翼有伏兵杀出,廉颇脸上多了笑容,匈奴人的伏兵尽出,意味着匈奴人的力量全部消耗了。
现在,该收尾了。
这一战,也该结束了。
廉颇下令道:“传令寇正、燕磊,率军掩杀匈奴骑兵。”
昨天夜里的战事结束后,寇正、燕磊回了营地,而两人又从廉颇麾下领了士兵,然后在廉颇的安排下,向左右两翼埋伏的地点行去。
战场上的厮杀,谁的后手多,谁的底牌最后使用,便占据优势。
乌维先一步下令,已经无兵可用了。
廉颇的伏兵最后才出现,便能左右最后的胜败。他下令后不久,辽阔的草原上,忽然又涌现出了大批量的赵国骑兵。
这一支骑兵从左右两侧杀入,包夹刚刚杀出的匈奴兵。
战场的局面,又再一次发生逆转。
本已稳住局面的匈奴人,又动荡了起来,又被包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