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间对康德的阅读是极为粗浅的,连现在水平的1/10估计都没有。
所以,他很好奇,kkis的这群高中生读《纯粹理性批判》,能到达怎样的理解水平。
总不会真的以为,《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通篇都是在批判某个具体的东西吧?
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批判】一词,并不是指具有强烈否定的动作,而是类似于【格物致知】中[格]的动作,是对抽象的[形而上]或者[道]的概念的一种理解探究。
所以,这些借书的人到底想了解什么?
【现象界】、【物自体】、【不可知论】、【先天综合判断】.这本书的一切,和驹场梳理的kkis几大关键词一点也不搭。
带着疑问,浅间又扫了一遍kkis图书馆借阅书籍统计表。
书籍借阅频次排名第二到第五的书,分别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孙子的《孙子兵法》、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全都是和哲学相关的书,而且除了第一本,都有那么一点功利的味道。
无论如何,这几本哲学书,哪怕是放在东京大学图书馆借阅统计目录的前几名,都有些异常了。
正常来说,受欢迎的书籍,多半是那些畅销书吧?
浅间手指拨动滑轮,随着书目下方的内容移上电脑屏幕,书单的异常感消失了。
列表中第6至第20位书籍都很日本——《奇诺之旅》《精灵守护者》《innocent纯真之人》,三本二次元轻小说;东野圭吾的《恶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事件》,三本推理小说;剩下的都是科幻小说,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筒井康隆的《红辣椒》、森冈浩之的《星界的纹章》.
可以说是相当典型的日本人阅读偏好了。
和这些书相比,最前面的5本书完全不符合日本人口味
难道都是那总数不足100人的外籍人士子女刷出来的数据?那为什么他们借的不是英文版,而是日文版?
浅间又找到了驹场搜罗的《kkis近3年选修课选修人数排行数据一览表》。
按照选修人数排序——
第一位,马克斯主义与后现代伦理学。
第二位,墓志铭与修辞学。
第三位,禅与曹洞宗与架子鼓敲唱艺术。
第四位,名侦探柯南与应用化学。
在kkis,抽象的课程更受学生的欢迎。
这种偏差让浅间有了方向——
一周只有4节课的伦理课堂。
主讲图书馆那几本人气书籍。
想到这里,浅间形式主义的定了一个30分钟的闹铃,在脑中下达半小时后醒来,闭上眼,顷刻入睡。
接下来几天,先认真备考吧。
东京大学,驹场校区,
一栋不起眼的建筑一角,
乌鸦在上边不停地叫唤着。
浅间走出建筑,仰头寻声,朝乌鸦的方向望了望,确定乌鸦是对着他在叫。
他板着脸与乌鸦对视一眼,后者仿佛看到了什么脏东西,立马扑腾着翅膀逃向一旁的林子里。
他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