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部警匪片破亿,港媒都说港片形势大好,但我比较悲观,警匪片的黄金时代终究已经成为过去式。”
梁佳辉表示认可:“是的,警匪片如果不求变,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掳获观众。
这也是《寒战》抛弃传统警匪片的套路,转而从办公室政治方面下手的原因之一。”
陈可辛接话:“其实在我看来,香江电影人出现断层,加上作品类型单一,内地新生代崭露头角,港片边缘化是必然,再怎么挣扎也于事无补。”
梁佳辉沉默,瞥了眼陆远,一语不发。
陆远见气氛有些诡异,也瞟了瞟陈可辛。
心中暗叹,陈可辛和一般的香江导演确实不太一样。
严格来讲,他只能算是一个“准香江人”。
尽管出生在香江,但在8岁那年,便随着自己的泰国华人父亲陈铜民去了泰国,18岁去了美国,21岁才回到香江。
从童年到青年时期,他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估计对香江也没什么归属感。
香江市场不好,他就去好莱坞闯荡,好莱坞赚不到钱,他就来内地寻找机会。
与其说他是导演,其实更像商人,这点陈可辛自己也承认。
他岔开话题:“陈导,之前听你偶然提起零零年的泛亚洲计划,能不能具体讲讲?”
“当然可以。”陈可辛放下筷子。
“1991年我与人在香江创办ufo电影公司,接连拍出《双城故事》《新难兄难弟》……以及《甜蜜蜜》。”
“但好景不长,97年前后,香江电影所倚赖的东南亚市场呈断崖式萎缩,在弯弯市场的份额从此前的40%,瞬间跌至不到1%,我意识到香江电影已不再强势,就去了荷里活(好莱坞)。”
“结果不出意料地以失败告终。”
“当时内地市场不景气,我就想怎么重新抓住东南亚观众,于是在2000年,成立applause pictures,开始致力于泛亚洲电影。
这是个新鲜概念,当时韩国和泰国电影开始冒尖,我便去跟两国当地的导演接触,寻求一个亚洲电影的新组合。”
“中间磕磕碰碰,与韩国电影公司联手投资《春逝》,与泰国合力拍摄《晚娘》,但反响平平,直到《见鬼》。”
陈可辛停顿片刻:“我从没想过自己要拍鬼片,结果《见鬼》在香江卖座成功,甚至连弯弯也极之成功,破了港产片在弯弯多年来的卖座纪录,收四千六百多万新台币,而在泰国收八千多万泰币,后来在欧美也反应理想,被荷里活买下版权。”
“我这才发觉,原来要拍一部泛亚洲电影,恐怖片是其中一条出路。”
“后来怎么不继续呢?”陆远追问。
“这不是香江电影人集体北上么,相比东南亚市场,内地更有前景。”
陈可辛认真道:“不过我觉得泛亚洲一定是将来的大趋势。”
“怎么讲?”梁佳辉也来了兴趣。
陈可辛刚才也坦言,忙活几年,泛亚洲计划才成功一部电影,怎么又变成大趋势了。
“你们想啊。”陈可辛解释道:“咱们拍电影,目前市场因为分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