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二是多轨税制,制度性的优惠和谈判形成的优惠政策交织,造成了寻租机会。
企业所得税有7种,分别适用于内外资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个人所得税适用于外资企业职工,内资企业职工适用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奖金税等等。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假洋鬼子,绿核发展是假洋鬼子,你的众创空间也是假洋鬼子,在香塂设立机构,并以其名义在椰城返程投资设立外资企业,适用优惠税制,享受优惠政策,制度性的利益差别产生租金和寻租机会。
三是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紊乱,内资企业所得税名存实亡,企业所得税税率高达55%,应列入成本的项目不足,各种一户一率的调节基金,企业希望同所隶属地方部门的分配关系稳定。
又因为各地区竞争,发展出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相互攀比。
普遍推行税利承包制有路径基础,实际是一户一率连税带利一起包,从而内资企业所得税体系名存实亡。
有的承包合同,是投入产出总承包,连流转税都包干了,税利承包,导致财政捉襟见肘和顺周期助推通货膨胀的机制,预算外资金加速膨胀。
去年2月,对外资以外的所有企业利润征收预算调节基金,这实际上就说明包干已经干不下去了,税利承包制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看去年报纸上的文章,主导的想法就是税利分流。
四是税收征管薄弱,法制化程度不高。
税收征管制度不严密,征管手段比较落后,收入流失严重。各种调节基金由财政部驻厂员征收,没有报税、稽核、计算和检查。
税收法制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税收立法、司法、执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
去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2919.2亿元,财政总支出为3014.55亿元,在财政总收入当中,中央财政收入占到52.63%,计1536.38亿元。
但在这笔收入当中,中央本级收入1089.38亿元,地方上解中央的收入44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5.31%。
解放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咱们国家总体上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并经过多次上收、下放,始终是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在1987年开始推行的全面包干的背景下,财政也引入包干体制,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财政大包干,共有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等六种不同的包干方法,全国37个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
财政大包干从经济学上来看,是激励不相容的安排,包干体制下,地方利益越大,整体利益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