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
1931年10月1日,斯大林在真理报上发表《致阿莫汽车制造厂的工人和行政技术人员》的贺词,标志苏修汽车工业和卡车制造体系已经形成。
在提高汽车产量后,苏修开始重视提高汽车质量,改变“缺重少轻”,着手发展符合军事需要的、越野性能强、符合苏修公路系统的大载重汽车。
30年代初期,英国研制了一种四轴全驱的卡车,当时“四轴全驱”尚属全新概念。此举引起了克里姆林宫的高度重视,下决心要攻克这一难关,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
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不负众望,很快研制出了造型独特的雅斯12型(ЯАЗ12)四轴越野卡车,该车是在雅斯10型三轴6×4卡车基础上改进而来。
为实现重载全驱模式,该车采用前后都安装双轴结构来提高承重能力,为此新设计了复杂的传动、分动系统,这一系统包括30个滚珠轴承、12个滚柱轴承、9个万向轴和18个万向节,采用美国制造的120马力tal-22R型6缸发动机和Brown-Line-554型变速箱。
经过试验,雅斯12型的性能还是比较好的,该车全重20吨,长6.6米,离地间隙320毫米,最大公路时速45公里,能越过1.5米宽的沟壑,趟过0.6米深的浅滩,载重量达到12吨,可以说开了苏修四驱全动重型卡车的先河。
但最后因技术过于复杂,批量制造困难而放弃。
克拉斯系列车型的历史,可以追朔到30年代,当时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波尔塔瓦地区克雷缅楚格市建设了一座航空工厂,这座工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克雷缅楚格汽车厂的前身,卫国战争期间,该厂被战火摧毁。
二战后,为医治战争创伤,1945年8月26日,克里姆林宫颁布第9905号《关于汽车产业的恢复和发展》,规划战后汽车发展。
5天后,也就是1945年8月31日,苏修人民运输路线委员会指令克雷缅楚格航空工厂迅速恢复重建,担负桥梁构件生产任务。
1946年该厂开始重建,1948年就完成了重建任务。
此后8年,该厂生产的桥梁构件在第聂伯河、莫斯科河、德涅斯特河、伏尔加河等苏修主要河流上建成了600多座桥梁。
1956年该厂划归苏修拖拉机和农业机械部,更名为克雷缅楚格联合收割机厂,至1958年5月,该厂生产了11000台各种农业机械,生产效率还是很高的。
1958年4月17日,克里姆林宫决定将克雷缅楚格联合收割机厂改建为重型汽车制造厂,将苏修重型卡车制造从雅罗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