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工作的机械也由原本的几台增加到现在的几十台,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玄鸟,量子通讯站建好了没有!”杨子墨刚下车就问道。
“已经搭建完毕,需要发射量子中继站!”
“什么时候能够发射?”
量子中继站就是一颗小型的量子通信卫星,它将环绕火星飞行,为火星与月球之间传递通信。
火神号上面不仅带了四颗量子通信卫星,还带了气象、科学、资源卫星各一颗,它们将在火星的不同轨道组建卫星网为大秦服务。
一个小时后,七颗不同类型的卫星在火神号的帮助下成功发射到预定轨道,它们离开展开了各自的工作。
“国师,已搜索到信标,开始连接”
“通讯建立,目标:月城基地!”
“可以通讯,当前通讯延迟六分三十秒!”
帝国现在量子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火星与月球之间因为距离太远,暂时还做不到即时通讯,自然有所延迟。
而且随着火星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扩大,这种延迟时间也会更长。
而三颗通信卫星也是为了保证火星与月球之间能够时刻保持联系,不至于出现无信号区。
当然三颗卫星的数量肯定是不够的,卫星数量越多,信号就越稳定。而且卫星偶尔还会出现故障,所以通信卫星的数量能多一点最好。
而想要完成火星星链计划,需要的卫星数量自然会更多,若是以帝国的能力自然还做不到。
但杨子墨还真有可能完成这个计划,因为他有工作台。
工作台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就能制造出成品,这种类似游戏中一键合成的超级科技对他来说太完美了。
不过星链计划暂时还不急,现在他要找火星建设好永久基地,修建出工业基地、能源基地,然后就是运输更多的人来火星拓荒。
想到这里,杨子墨回到基地之中,开始爆肝!
基地现在最缺的就是各种机械,最好是有个生产线。他首先想搞起来的就是能源基地,这可关系到火神基地的发展。
我们知道,航天员平均每天要消耗约0.9kg的氧气,并排出大约1kg左右的二氧化碳,并且每天需要饮用大约2.5kg的水,食用约0.6kg的食物,还需保持合适的温湿度环境。
以载人火星探测为例,为保障最小乘员组(假定6人),一个任务周期(假定2年)长期生存的基本物资需求约18吨。
因此,若是想真正实现火星生存,则必须要摆脱对秦星的依赖,充分利用原位资源,就地取材,满足自身需求。
事实上,通过利用原位资源,将大大减少必须从秦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