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刈麦,一首牧曲,都是民间俗曲,将整个宴会气氛推向高潮。
皇帝道:“桓卿,你的乐曲虽好,可是乐音还稍嫌单调,若是再丰富一些就好了。”
桓谭有点意外,“陛下于乐道有兴趣?外臣斗胆,可否请陛下指点一二?”
皇帝道:“乐只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不够丰富。朕治天下尚需辅臣,各司官员亦有辅吏,独五音无辅,可乎?以朕之见,在角、徵之间,加个辅音,为两音差之一半,在羽音之后,再加一个辅音,亦取正音之一半。易五音为五正二辅共七音,则乐曲之变化将增长数倍。”
桓谭听了这话,先沉默了一会儿,忽地又挥手下去,一首新曲琤琤琮琮地倾泻而出。曲调完全不同于方才的乐曲,从头至尾轻柔明快,让人听起来像回到家中一样舒适。
刘钰精神一振,卧槽,这调儿跟现代歌曲很像了啊!颇有点吉它弹唱式的民谣风,但是却比那些民谣更加悦耳,曲调简直优美极了。听了这曲子,刘钰都有点想自己在魔都的蜗居了。
不得不说,古人的艺术水准就是高。
一曲弹罢,大殿一阵沉默,随后有人说道:“真是美仑美奂啊!”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的便是此乐吧!”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今闻此曲,吾与圣人同感。”
忽地有人叹道:“这曲子,真叫人想念长安的家啊!”
这评价顿时引起无数共鸣,众人都被桓谭的乐曲带到情境之中,起了思乡之念,就连旁边的韩歆都忘了守不守礼之事,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桓谭起身离席,拜下,说道:“这首思乡曲外臣写了一年多,改了数遍,却总是不能称意,今日听陛下一言,如同醍醐灌顶,亦如梦中惊醒,再奏此曲,加入陛下所说的辅音,果然大称心怀。陛下于乐道如此精通,令臣钦佩之至。”
皇帝来了一句标准答案,“雕虫小技,何足挂齿!”不就是12356加个47吗?不要太简单好吧!
桓谭却激动得难以自持,建世皇帝这随口一说,就打破了传承千年的乐理,对他这种乐痴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恨不得立即把自己关在家里,写曲奏琴,闷上个三天三夜。
韩歆为当世大儒,六艺皆通,当然对音乐也有研究,也是个行家,知道加辅音的意义所在。此时他心中十分惊异,暗道:“人说建世皇帝得城阳景王托梦,无师自明,才通天地,难道竟是真的?否则如何解释他一句话便让当世乐坛巨匠桓谭如此激动?”
他心中忽忽悠悠,有十个百个想法奔驰而过,一会儿想:“这些奇异之事都是臣子吹嘘皇帝的惯常做法。”
一会儿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