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1 / 4)

哪怕如此,作为百年来唯一一个从正门踏入金銮殿的女人,无数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可是紧接着,排名第二的那个人,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虞璁正喝着茶,差点被呛着。

——怎么,怎么是个豆丁般的小正太?

就这身高,怕是一米五都没有吧?!

他才多大啊?!

虞鹤伺候在旁边,悄咪咪地开口道:“十一岁了哦。”

第103章

虞璁的时间暂停了三秒钟。

——十一岁?

他的眼睛不由自主的越过了沈如婉, 看向那个已经站定的小不点。

这也太矮了吧……有自己的腰高吗?

不对,古人似乎都营养一般般, 这小家伙回头得多喝点牛奶才好。

皇帝揉了揉脸, 开始在心里算时间。

张居正这时候估计才七八岁, 那难道说——

“徐渭?”他扭过头小声道:“是徐渭吗?”

虞鹤愣了下,好奇道:“陛下也看了名册?”

怎么会!

虞璁这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听杨慎作开场白, 颇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

自己这是蝴蝶了多少历史进程啊。

徐渭都来了,张居正还会远吗?!

等等, 万一徐渭张居正都进宫了,那戚继光过个三四年也得来啊。

三个人这一进宫,国子监里头都成春田花花幼儿园了啊。

明代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和徐渭。

解缙是永乐那代的, 现在尸骨都凉透了。

但是杨慎正值盛年, 徐渭还入了宫!

这历史上的徐文长,上能辅助胡宗宪平海退倭,下能著述画画外加写剧本, 就是第三代的全才啊。

按照原应走的时间线,这孩子生来命苦,满百日的时候生父就过世了, 十岁的时候生母又被家里的妾给赶了出去,如今也不知道归依何处。

等等——难道这也是因为自己的政策吗?

虞璁一算时间, 终于感觉出来哪里不对劲。

难道说,因为嘉靖中兴和农耕税收的调整,这徐渭的家境有所改变?

他的父亲是四川夑州府的同知, 也是被政策惠及的那一批人。

之前为了征服河套和蒙古,他让科举之事延后了一年,如今是嘉靖十一年,那这孩子就应该是八岁多的时候考了秀才,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去考了省试?

那他如今……还是孤儿吗?

由于角度的问题,徐渭在进殿之后一直背对着皇上,让他无法看见脸上的神情。

但是光从衣着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