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宗想要利用他们进行与老贵族的对抗,于是重用以赵光祖为首的儒生,推行种种革新措施。
而这些革新措施,都颇有点效仿明朝的意思。
土地改革、均田制、官职调整等等,走的是老大哥的蜕变路线。
这个情况,和虞璁这边确实有点像。
但问题在于,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明朝那边有完整的现代理念和理论支持,并且予以了桑基湖塘、台田制度等种种,在生产力高速推动的情况下进行改革。
再者,也是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嘉靖朝的势力还没有到根深蒂固的程度。
虞璁还没有来这里,少年嘉靖就直接把鳌拜级别的老臣杨廷和给逐了出去,连带着把新俊杨慎也赶去了西南,直接瓦解了旧有的阁臣势力。
锦衣卫被重用,同时铁血政策和违逆即杀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十五岁的朱厚熜虽然没有后台没有辅助,连父母都没办法给予任何参考意见,可他愣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肃清了从前已经根深蒂固的老派势力,大刀阔斧的清除叛逆,同时扶植了以张孚敬为代表的初代新势力。
相比之下,这位中宗就懦弱了许多。
有时候相比能力之高低,杀伐决断更能够决定事态的走向。
由于赵光祖的新政推行过急,加之中宗并不能控制住勋旧派,以至于在正德十四年,也就是赵光祖回乡之时,勋旧派发动了政变,直接以‘反逆’的罪名肃清士林派,而赵光祖在回乡之后也被赐毒而死。
更为荒谬的是,由于中宗的原配慎氏的父亲反对勋旧派的暴行,这些老臣直接逼迫中宗将慎氏赶出宫外,王后终生不得相见。
而群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大量的将自己宗室中的女子送入后宫,进一步加剧了内外的分裂——因此而灼鼠之变,恶名远扬。
简单来说,中宗不适合当皇帝。
类似的复杂情况发展了许多,但无论是明代先前的哪一个帝王,几乎都懂制衡之道。
东厂的发展虽然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但整体上一度压制了文官的专横跋扈,给大明朝多续了几百年。
魏忠贤王振之流的上位,跟皇帝的糊涂和脑抽有关,老祖宗们机关算尽,没算到自己的后人会被教养的如此懵懂无知。
如今的朝鲜像个病入膏肓的重症患者,无论内外朝廷都腐败堕落,基本无药可医了。
虞璁不动声色的调兵修路,就是为了直接过去清算。
这个国家,本身不用征服——直接搞定那些乱七八糟的文臣就够了。
现在他们君权旁落,又不堪女真族的频繁骚扰,大明朝只要照着这病人的心口来上一脚,基本上问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