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举,如今娘让四郎选,怎么选都行。”陈瑜是真背锅侠,也真是背够了,话说开了,苏四郎心里敞亮,自己也舒坦。
苏四郎挪开手:“娘,四郎知道了,我不能在这边久留,太子殿下不让传消息会京城,我得回去了。”
陈瑜明白,萧祈玉担心后院失火,秘而不宣是最好的决定。
送苏四郎离开后,陈瑜继续收拾菜园子。
虽说依旧是感慨万千,为嘉靖帝的选择而遗憾,但眼前的日子才是重要的,萧祈玉登基之后,也就是苏家腾飞之时了。
没有对苏四郎提煤山的事,陈瑜起身望向煤山,自己离开之前,煤山的事情要敲定了才行,就在这里等着萧祈玉凯旋吧。
长夷国战火连天,但西北苏家庄可是真一片祥和。
第一遍铲干净了地,陈瑜让大家学习制作肥料。
肥料腐熟之后,第二遍铲地结束,施肥,再把犁杖抬出来,耕牛在前,扶着犁杖的人在后,一条条垄都齐齐整整。
玉米苗长势迅猛,陈瑜每天都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挂锄到了农闲的时候,陈瑜让苏绍礼和苏竹隐去置办了布匹和棉花,给这些人分下去,做过冬的棉衣和棉鞋。
再找高粱杆,陈瑜教给这些人编席子,并且让苏西北带着男劳力进山准备木材,过了雨季要建房子用。
原本都是苦苦求活的人,有了苏家做主心骨后,这些人的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陈瑜在这边日子过的安稳,可急坏了在家里的郑月娥,她都瘦了一圈,不是花出去的银子让她心疼,而是一转眼都半年了啊,婆母一点儿消息都没送回来啊。
“二郎啊,咱娘现在到底在哪里都不知道,我惦记的很,要不你出去一趟?”郑月娥拉着苏二郎说:“咱们家啥都没有也不怕,可娘不能丢了啊。”
苏二郎也着急,听郑月娥这么说,哪里还能坐得住?
“我去商行,三叔也好久没回家了,那边或许有消息。”苏二郎说走就走,出门就去青牛县了。
郑月娥猜测婆母在宣德府,可也太害怕老人家在宣德府了,这么往那边送粮食,那边在打仗啊!
“二嫂,我回来啦。”潘玉玲兴冲冲的进门,回头还喊了一句:“你们慢点儿哦。”
郑月娥迎过来:“咋还满头大汗的,快进屋。”
“二嫂,你看看,娘说这是玻璃,我研究出来了。”潘玉玲兴奋的拉着郑月娥到外面,两个伙计小心翼翼的把木箱子放下。
潘玉玲打开箱子,从里面慢慢的拿出来一块透明的玻璃,献宝似的对郑月娥说:“好看吗?比窗纸好!二嫂,咱们家宅子都用这个咋样?”
郑月娥都傻了,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赶紧缩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