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明星:业务能力优秀,爱岗敬业,用心钻研,感激粉丝,热心慈善,人美歌甜……
现在的明星:img。
这就是区别。
演员这个职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且前两个阶段的演员基本上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就是在最后这个阶段这个职业才开始崩坏的。
先说第一个阶段。
之前的娱乐圈,从业人员大都是学院派——所谓的学院派,指的是那些从各大演艺学校、各大演艺专业学习、磨练走出来的艺人。
比如演员,用现在的话说,那时几乎都是科班出身的演员。
而这些学院派艺人呢,他们在毕业后,分别进入各大电影制片厂、剧团剧院等地方工作,基本都属于体制内员工、工薪阶层。
吃着工薪饭,这意味着娱乐圈的艺人与普通职工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别人靠其他技能吃饭,他们靠演艺能力吃饭。
所以那时的演员、歌手、艺人,只代表一个职业,一个岗位,他们没有天价片酬,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与普罗大众没有太大区别。
而且,那时艺人是单向向观众输出的,观众只能通过固定渠道,比如电视、电影院等看到艺人们的表演和作品。
所以那个时期娱乐圈应该叫演艺圈。
那时的艺人要想晋升,要想被大众熟知,唯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正因如此,那个时期,内地演艺圈涌出了很多德艺双馨的艺人,也涌出了众多优秀的影视剧音乐作品。
像是广受好评的央视版《西游记》、《红楼梦》,便是在那个时期拍摄而成的。
而第二个阶段。
也是娱乐圈正式成型的阶段。
娱乐圈正式成型,应该是在78年以后。
这时期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家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
加上那个时候,78年的春风刮来,港台及外国的娱乐作品开始涌入话国,大陆人民开始了解到“明星”这个概念。
当观众需求增多,那些国企大厂也满足不了了。
这时候,乘着东风,借着政策红利,一些民营企业开始参与到影视剧音乐作品的制作当中。
比起国企大厂,民营企业也有其优势,比如薪酬制度更灵活,比如拍摄效率更高,比如创意更丰富等,这些优势,也吸引着国企大厂的广大艺人跳槽,民营企业在影视剧音乐制作这一块的市场竞争力也逐渐超过国企大厂。
虽说如此,那时的娱乐圈,还保持着“演艺能力越高,人气越高,收入越高”的规律,艺人们的薪酬虽然显着提高,但也没有高到离谱。
毕竟当时艺人再怎么跳槽,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