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二百七十九章敌强我弱又如何

第二百七十九章敌强我弱又如何(3 / 4)

线,陶商则以廉颇和陈登,率五千精兵驻守于宛城,监视武关方向曹操动向,以及新野刘表的荆州军。

徐州方面,臧霸则率军五千,由琅邪北攻青州,以牵制袁熙在青州的兵马。

许都乃后方核心,陶商更不敢放松警惕,便留萧何主政,执掌政局,调动粮草以及后续兵源,为前线决战提供保障。

因是花木兰有孕在身,陶商此战不便让她随行,便留她在京中安胎,同时执掌八千精兵,镇守帝都。

除却留守之军,陶商调动了包括五千骑兵在内,他所有能动用的机动兵力,悉数北上与袁绍的十五万步骑决战。

……

冀州,邺城以南。

旗帜遮天,芒芒如海,方圆十里的旷野,皆为袁军的营盘所占据。

从邺城往南,通往黄河北岸重镇黎阳的大道之上,数不清的士卒,数以万计的民夫,无数辆满载军资粮草的骡车,源源不断的向南行进,绵延百余里,不见尽头。

“袁”字的金色大旗,傲然飞舞在河北大地上空。

在那面大旗的引领之下,十五万的袁军步骑,近五万多名后勤丁夫,正浩荡南下,直奔黎阳。

由黎阳南渡黄河,他们就将杀入中原。

黄昏时分,黎阳以北三百里,内黄城外。

从邺城出发,袁军以日行三十余里的速度,以蜗牛般的速度,不紧不慢的前进。

袁绍似乎并不急于渡河,仿佛对胜利志在必得,无论他何时渡河,陶商是必败无疑。

袁绍这般悠闲,是因为他事先已命文豪陈琳,写了一篇文采绝佳的《讨陶贼檄文》,抄写了十余万份,派细作四散于河南诸州。

袁绍相信,凭着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的威望,凭着他如日中天的兵威,还未等他大军过河,陶商的统治区内,必已是人心鼎沸,诸州诸郡的士民官吏,群起反叛响应于他。

他之所以不急,就是在等着中原诸州陷入恐慌鼎沸之士,那时再渡河南下,只怕陶商未战已自乱。

时已黄昏,袁军安营扎寨。

中军大营,那顶巨大的营帐中,身着金甲的袁绍高坐于上,听取着细作发回来的一道道密报,目光中尽是霸绝天下的傲色之气。

“父帅大军尚未南下,便有这么多豪杰之士表示拥护,可见陶贼在中原已极不得人心,只等父帅大军一过河,只怕不消一月,陶贼必然土崩瓦解,父帅一统中原,看来已成定局。”袁谭不失时机的拍起自家父亲马屁。

那一道道的密报,皆是汝南等地的世族豪强,袁家的门生故吏门,暗中在向袁绍示好,表明投靠之心。

听得儿子的话,袁绍手捋长须,微微一笑,脸上的傲色更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