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节(4 / 4)

水、也抗压。

就像是车里会安装的安全气囊,遇到车祸了会打开,提供一个缓冲。

只是它的性能比现在汽车的安全气囊高的太多了。

高级的安全气囊甚至可以当做防弹衣来穿。

苏荞初没打算一步迈的太远,初级的气囊就足够了。

在这暴雨连绵,看不到停歇的时候,光是防水,可以护着里面的人在水流中安全,就是一个可以助人无数的发明了。

这个气囊,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当然,这需要实验室。

组建一个实验室的代价太高了,她现在明面上拿不出这么多钱,但还有别的路,那就是去别的地方租。

她要用的实验室等级并不高,这降低了租的难度。

她有一个发小兼同学,现在就在目离市的大学当硕士导师。

听着她这有条有理的样子,苏涛没多说什么。

陈巧兰进去了一趟厨房,洗了一碟子樱桃和葡萄,“特意给你们买的,很甜,尝尝。”

苏荞初:“谢谢妈。”

苏涛打开了电视,观看今天的新闻。

主持人说的毫不意外,是各地受灾新闻的播报,不仅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

这样看上去全球就没有哪个地方是太平的。

存在各式各样的灾难,就好比这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暴雨,除了个别地方,暴雨看上去无穷无尽,有些地方一年也没多少降雨量,现在下起来不得了,当地的排水系统超负荷工作,河道水位暴涨,还有地势低洼的地段城镇被淹,必须迁移。

在这点来说,海边城市是最倒霉的。

海水上涨和暴雨是同时进行的,他们不想被淹没的话,只能往内陆迁移。

这其中还没算特别倒霉遭遇了大地震和大海啸的城市。

就目前来看,迁移,是必须的。

苏涛转到了本地台。

本地主持人播放了一则消息,目离市在准备筹建大型安置小区,高薪招聘相关工作人员。

目离市因为地理位置还有本身就是有悠久历史的二级城市,是许多内迁人员选择的地方。

开始还好,但是现在住的地方告急了,上面的人准备划拨一部分人到目离市安置,这里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不然等需要安置的民众来了,没有安置的房子,去睡大街吗,到时候就要乱了。

也是因为专家预测的情况糟糕,他们不得不这样选择。

除了房子以外,粮食也是重中之重。

民以食为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