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2 / 4)

下也没问题。

防寒衣是贴身穿的,里面不能穿太多,它要利用人体自身的温度去发热,而防寒服的话,它看起来像一件充气服,也可以说像太空服,它里面也确实是充气的,那些气体是特定的,会帮人阻隔外面的冷空气,而且还有能抵挡部分其他的伤害,比如冰雹。

戴上帽子之后,有冰雹砸下来,也是砸在气垫上。

这是苏荞初一时之间没办法把星际时代性能顶尖的防寒衣给复制出来,有些材料她卡住了,于是她剑走偏锋,分成了两件。

这样子可以更大的考虑到普及的成本。

顶尖的防寒衣也做出来了,在零下一百度的情况下也能御寒,但是价格就一个字——贵。

大部分人都出不起的价格。

就算出的起也造不出来。

材料紧缺。

如果寒冷成为常态,防寒用品必不可少,定价太高,很多人就买不起了。

宋知山拿到的时候没忍住,对苏荞初鞠了一个躬。

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有说不出来,只说感谢,又太单薄了。

于是他就把感谢换成了行动,本来苏荞初身边就被照顾的十分妥当,现在更加细致了。

实验室扩大,设备增加,研究人员增加,投入资金增加,衣食住行,自有人打理的妥妥当当。

她实验室扩招,很多人因此积极报名,本大学内是最多的,谁叫他们近水楼台呢。

苏荞初是面试官,出了一份试题,择优录取。

当成绩下来的时候,有人优,有人喜。

张莹就属于喜的那一波。

她从日不落国回来了,学历看上去还可以,现在这种时候,对于掌握了丰富知识的研究人员显然是欢迎的,有许多民生项目需要他们去研究。

在一众发来了橄榄枝的地方,张莹选择了去目离市。

目离市并不是他们这种归国留学生的首选。

它位于中部,地势不低,但也不是很高,首都都被迫搬迁了,而且是搬去第三阶梯,目离市它位于第二阶梯上,老实说,不是很保险,现在第一阶梯都要全军覆没了,目离市又能坚持多久?

她父母也不赞同,但是谁叫这里有个苏荞初呢。

她一提出苏荞初,她父母就没话说了。

到了需要撤退的时候,国家肯定不会让这些科研人员出事的,他们是大宝贝。

加上苏荞初,她的成果总的来说并不是很多,但一个赛一个的实用。

普及率高的惊人。

研发时间又短,被普遍认为是之前被耽误了的天才大佬。

能到她手底下干活,是件好事。

张莹先是来到目离市综合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