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定然有了决断。
梁王、韩王这样早已长大成人的皇室宗亲,何太后基本上不会考虑。
应该会过继他们的儿孙,再扶持一个小皇帝。
在小皇帝长大成人、可以亲政之前,朝堂上又将是太后与辅臣、政事堂等三方势力共同掌控。
……如此,也算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大渊朝不至于陷入动乱。
只是——
何太后与梁王母子积怨已深,应该不会轻易选择梁王府的子嗣。
而韩王又野心勃勃,一旦让他当了“太上皇”,他定会利用身份搅风搅雨。
唉,赵氏宗族还是人丁稀薄啊,想选个各方都满意的小皇帝,都这般艰难。
永承帝:……你们的礼貌呢?朕还在龙椅上坐着呢,你们就开始考虑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了?!
其实,何止是善于操控朝堂、习惯了废立皇帝的世家会提前筹划,就是武勋们也都各有计较。
表面上看,他们都是没啥算计的粗鄙武夫。他们只效忠与皇帝。
但事实上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家族,有了自家的利益。
且在某些方面,他们的利益,与他们的效忠,似乎并不冲突。
他们与冯寿的某个想法十分相似——
他们确实忠于先帝,也都在先帝面前盟誓,要守护赵氏江山。
但,先帝不止永承帝一个儿子啊。
把赵圭拉下马,推赵垚上位,并不算违背了与先帝的誓言。
至于皇后、淑妃、贤妃、德妃等人的娘家,按理说,他们看在自家女儿的面子上,应该会站在永承帝这一边。
毕竟,永承帝还是皇帝的话,他们这几家才是“外戚”。
一旦永承帝被废黜,他们与皇家自然没有了关系,而他们的女儿也会跟着废帝一起被圈禁、埋葬。
他们不能说为了一个女儿而放弃整个家族的利益,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年纪轻轻就凋零啊。
所以,他们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支持,也不反对,顺其自然、静观其变。
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他们这几家,竟是比其他的武勋们更想把赵圭从龙椅上踹下去。
不为别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女儿。
是,他们确实是寒门土鳖,不如世家高贵。
但他们的女儿,也都是从小金尊玉贵的长大,亦是京中有名的贵女。
入宫后,本该继续享受尊荣。
即便没有帝王的情爱,也该有“丈夫”的尊敬与贵人的体面。
结果呢,好好的勋爵贵女,却被一个客女、一个贱婢踩在了脚底下。
永承帝翻脸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