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家里人写信的时候,她哪怕不是刻意煽情,在字里行间也会流露出一些真情实感。
“咱们冬梅懂事了呢!”
“唉,这孩子,指定是在农村吃了不少苦啊!”
孩子会长大,会变得懂事,都是因为经受了磨砺。
韩家父母看着女儿的回信,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他们愈发疼惜女儿,想方设法的为她筹谋未来。
女儿要参加高考,这是好事儿。
能够考上大学,自然是千好万好。
可问题是,自家人了解自家人,韩家父母自然觉得自家孩子是最好的,但他们也必须承认,女儿与学习一道,似乎并不擅长。
“先给她安排个工作,她考不上大学,也能把她弄回城里!”
“对对!不管高考成不成功,咱们家冬梅都不能再在农村呆下去了!”
韩父韩母都不用商量,两口子的想法惊人的一致。
他们给韩冬梅回信的时候,更是不经意间露出了这样的意思:冬梅啊,不用太着急,能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咱也能回城。
有了父母托底,又有“系统可能休眠”的轻松,韩冬梅的状态好了许多。
不再焦灼,不再恐惧,反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韩冬梅都能静下心来备战高考,知青点其他的人,愈发拼命。
另外,青柳大队一些附和高考条件的年轻人,也都跟着一起努力。
说起来,也是何甜甜的功劳。
她用一次次的汇款单,用一笔笔让村民们羡慕的稿费,十分清晰的告诉大家:
读书有用!
有文化的人,就算是赚钱,也比他们这些农民更轻松。
“贺云天”还不是大学生呢,“他”只是个高中生,结果就能靠着写文章赚了大把大把的钱。
如果自家孩子上了大学,成了干部,哎呀呀,就算不能写文章,也能分配工作,端上铁饭碗呢。
而且,人家贺知青也说了,读大学不要钱,还会发钱。
只要考上了,连家里的钱都能省下来呢。
过去是没有机会(高考暂停了呀),现在有了机会,孩子又愿意学,家长们哪怕不支持,也不会直接反对。
顶多就是顺其自然,绝不会强求!
就这样,青柳大队的一些年轻人,哪怕结了婚,或是离开学校好多年,也都受到学习气氛的感染,纷纷捧起了课本。
何甜甜呢,她的写作辅导班暂时停课,转而办起了高考辅导班。
她打着“共同学习”、“相互帮助”的旗号,没有以老师自居,而是在跟同学们相互讨论的时候,夹杂一些私货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