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有着随行的侍从,端来一壶酒,献上酒樽,为老人满上一樽。
“敢问长者贵姓?年长几何?家有几子?几孙?”张越微微欠身拜道。
“不敢言贵,老朽姓王,名富贵,今年五十有一……”老人喝了一口酒,非常开心,这年头寻常百姓是买不起酒的,而关中人又特别嗜酒。
张越与刘进闻言,却都是相对一视。
这老人已经老的满脸皱纹,连背都弯了下去,看上去起码六十好几,甚至说七十岁张越也信。
但现在,对方却告诉自己,他只有五十一?
就听着对方继续说道:“老儿共有三子,长子继承了家业,如今正在外耕作……两个孙儿,则在家里陪老儿……”
“至于其他二子……”说到这里,老人微微顿了下,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摇着头道:“不说也罢了……”
张越听了,也不逼问,因为他能猜到老人其他二子的去处。
左右不过是当游侠,入赘、甚至给人当后父,以及经商这几个选择。
大部分的汉室平民家庭的庶子,都只能走这几条路。
“敢问长者,家里有田几何?”张越再问道。
“三十亩吧……”老人想了想答道:“此外,还租种了本亭公乘王大郎家的五十亩地……”
张越与刘进闻言,再次对视了一眼。
三十亩?
这是一个标准的汉室贫农的占地面积。
“长者,敢问一岁官府调庸赋税几何?”张越再次欠身。
而在他身后,一个随从正拿着一卷竹简,记录着问答内容。
在阳里,不需要去问百姓,因为当地百姓的情况不具备参考价值。
但在榆树里就不同了,这里的百姓家庭生活,更加贴近真实。
老人听了,看着张越等人的眼神也有些变了。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贵人是长安来的御史还是缇骑?”
在老者的印象里,长安来的采风士子,哪个不是鼻孔朝天的纨绔子啊?
别说在他面前如此恭谨了,恐怕连看他一眼也是不肯,更别提来调查他的家庭和负担情况了。
因而,他的脸色竟有些潮红。
张越见了这个情况,笑着答道:“长者以为是,晚辈等就可以是……”
他与刘进可比御史和缇骑,来头更大,更吓人!
他们的报告,最终将直奏君前,说不定可能上到朝堂作为议论的范本。
老人听了,激动万分的起身,对着长安方向哭着磕头道:“苍天有眼啊,圣天子没有遗忘我们啊!”
张越的间接承认,让他联想起了他小时候听说的一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