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若有可能,刘进宁愿不知道这些事情。
宁愿他永远是那个当年,以为天下皆是忠臣孝子,只有一二跳梁小丑,蛊惑君父,致使国事败坏,只要人主图治,怀有仁心,提拔任命君子,让朝堂没有小人生存的空间,自然海晏河清,天下大治。
到那时,君王只需垂拱而治,百姓自然画衣服而不犯。
但现在……
童话破灭了。
看了这么久,刘进发现,这世上没有什么君子小人。
准确的说是,小人可以是君子,君子也可以是小人。
朝堂之上的芸芸众生,大部分都不过是因权势而聚,因权势而散的凡夫俗子。
“幸好,还有张卿,足慰孤心!”刘进长出一口气,低声呢喃着。
恰在此时,一个宦官轻轻走到刘进跟前,跪下来拜道:“殿下,奴婢刚刚听闻,鹰杨将军以敦煌太守陈威、酒泉太守卫先等不遵天子诏,残害百姓,弃天子土等罪名弹劾之……”
“哦……”刘进点点头,并未放在心里。
河西四郡,在大汉帝国的版图上说重要也重要,毕竟那是前线,更是国战的中心。
但若说不重要,也真的不重要!
四郡之土,皆是从匈奴人那里夺来的。
当地百姓,除了军属外,大部分都是历年来迁去的移民。
这些移民中,起码有一半是流放过去的罪犯、刑徒、犯官之后、游侠等社会渣滓。
且当地远离中国腹心,地方寒苦,土地贫瘠,物产单薄,人烟稀少。
更缺乏文教,没有什么读书氛围。
在帝国的正治版图上,压根就没有河西四郡的位置。
可以这么说,若不是匈奴,河西就和交趾一样,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只是……
“你说什么?”刘进忽然反应过来:“两位太守?!”
河西的地方官,固然不值一提,但河西的太守、郡尉,却又不一样了。
那可是帝国前线边境的太守、郡尉,实打实的封疆之吏,手握重权,可以独当一面的两千石!
河西四郡的每一个太守、郡尉,都是有可以升为九卿的潜力的。
事实上,汉室素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欲为九卿,必为河西守。
绝大部分的九卿,都有过河西太守履历或者河西边郡服役、任职的记录。
这是因为,国家的战略重心在河西。
若没有这个履历,贸然为九卿,岂不是搞笑?
而现在,一次拿下两位太守?!
刘进立刻就知道了,自己的那位大臣,恐怕要搞大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