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平手执右威卫印信,又有崔智辩从旁佐证,比武后更快一步地得到了消息。她端坐在宣政殿里,望着案头那些写满小字的纸条,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她并非不知道阿史那骨笃禄是个狠人,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将手伸得这样长。
殿外传来了高高低低的问安声,武后疾步走到殿里,宽大的袖摆被激起的风吹得鼓了起来。她阴霾着一张脸,吩咐太平道:“研墨,让兵部给安西都护府增兵。”
太平动作一顿,执笔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增兵?”
武后一拂衣袖,来到太平身旁坐下,又从笔架上取过一支长锋狼毫,在兵部案牍的空白处写下一排朱红色的小字:安西都护府增兵一倍;陇右道、定襄道增兵一倍;定襄道大总管……她笔锋一顿,又慢慢地写下几个笔锋凌厉的小字:务必以军务为上,享先斩后奏之权。
太平转头望着武后,眼中有些惊讶,又渐渐地浮现出钦佩的神情来。
阿娘说她讨厌裴行俭,却依然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份心性和魄力,当真是是世间罕有。
她翻开案上的一个匣子,从里头捧出一方玉印,又摁上朱泥,双手递到武后跟前。武后取过玉印,在奏章后头狠狠地摁了一下,似乎要将那些无处发泄的怒火都宣泄在印泥上。
武后摁过印后,面色缓和了一些,又吩咐道:“你亲自将它送到兵部去。阿娘信不过旁人。”
太平微微一怔,有些惊讶地问道:“直接送往兵部?那中书门那边……”
武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传诸位宰相到宣政殿,阿娘有话要同他们说。”
天后已经半月不曾打理过朝事,此时突然传召诸位宰相入宫,未免让人喜忧参半。太平依照吩咐传唤宰相后,便带着那份增兵的奏章,乘上车辇,一路到兵部去了。
她的脚伤已经彻底痊愈,平时行走蹦跳,与受伤前没有什么两样。
太平进到兵部,将奏章交给兵部尚书与两位侍郎,然后便起身告辞。临走之前,她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唤道:“公主留步。”
那人上前两步,又向太平长长一揖:“太平公主。”
太平凝神看去,眼前这人约莫有四十来岁年纪,穿着青碧色官袍,蓄着长须,看起来颇为面熟。她又仔细回忆了片刻,才想起他是崔玄暐——如今的库部员外郎,未来的博陵王。
崔玄暐看上去憔悴了许多,又将短须换成了长须,她一时间竟没有认出他来。
她微一颔首,将双手拢在袖中,问崔玄暐道:“公唤我留步,可有什么紧要的事?”
崔玄暐有些愣怔,又有些惊愕地问道:“先时天后命臣补充库部兵械,又对臣说,若是碰上什么难解的事情,便去询问太平公主。公主莫非是忘了此事?”
太平隐隐约约记起,武后确实是说过这番话。
崔玄暐见太平神色缓和了些,便又长长一揖到地,言道:“如今库部确实碰上了一些难题,臣苦思冥想数日,也不知该如何解决才好。今日公主前来,臣便想着问上一问。”
太平微一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