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够做一件长衫的事实。
每当这个时候,仲彦秋就会特别羡慕那些自带衣服的鬼灵。
像苏梦枕这种小有修为还能按照心意换换款式颜色,无论什么样的也就一个念头的事情。
置办完衣服和一些必要的行李,再寻人雇了一辆马车,仲彦秋和苏梦枕就以此为起点,启程去寻找有足够资质符合逍遥派要求的人收徒弟去了。
“让我先占一卦。”仲彦秋捏着刚刚到手的几枚铜钱,兴致勃勃。
苏梦枕坐在一边翻着买回来的史书,一点也不准备实践自己学了多年的卜易之术。
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仲彦秋那么有天赋的。
仲彦秋占卜了个方向报给车夫,车夫将信将疑抱着哄孩子外加给钱的是老大的心态吆喝一声,驾着马车驶向往仲彦秋指的方向。
现在是咸平四年,一切都还没有开始,马车吱呀吱呀响着,往庐州而去。
第三十七章
草长莺飞二月天, 私塾里一屋子早就坐不住的小孩子们晃来晃去仿佛屁股下长钉子一般听完先生长得没头的之乎者也, 下学的钟声一响, 一个个便手脚利落地把桌上的笔墨塞进家里娘亲给缝的小书包里,撒着欢跑了出去,呼朋引伴地出去玩, 转头就把先生温习功课的要求忘了个精光。
这私塾里的先生无奈地笑着摇摇头, 倒也没训斥什么, 只扬声喊了句“跑慢些别摔了”,收拾着自己的书本锁了私塾的门, 沿着乡间小道慢慢往自己的住处走。
他是这小包村的本地人,小时候就在这个私塾里读书,长大后考到了举人功名, 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再往上考几次皆是名落孙山后也就没再执着,安心回村子里做了个私塾先生, 因着村子还算富裕,大家也都不吝惜花些束脩把孩子送来认几个字,这里包是大姓, 先生也姓包, 大家叫他做包举人。
春日里乡间的小道边生着一丛丛野花, 淡淡的青草香杂着花香,阳光和煦暖风柔柔,包举人抱着书慢悠悠在道上走着,舒服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信口做了两句合着平仄规制的诗句。
他的住处是一座两进的院子,左手边住着族弟包肃之的家眷,他这族弟不比他,二十多岁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现在正在京中熬着资历等外放,京中生活不易,也就没有把家眷一起带走,家中小儿老母的全靠妻子宣氏照顾,他们这些同宗族的也会搭把手。
右边的院子原是一户张姓人家住着,前些年那家小儿子在外有了出息,把家中老父老母接了过去享福,院子也就空置了下来,只留了两个老仆照看。
几天前他见院门前停了马车,本以为是那张姓人家又搬了回来,今日见院门外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搬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