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还会作弊吧?”
陶安:“……”
朱佞臣!
眼看气氛对峙,还是老朱发了话:“罢了罢了,反正下月初就能批完,不过再等些日子,”说着又吩咐:“抄写一遍给宋廉,让他排到《大明月刊》里。”
朱塬精力不够,老朱就选了本来也在这边参与阅卷的宋廉负责编辑第一期的《大明月刊》。
不过还是要向朱塬汇报。
算下来,朱塬算是‘总编’,宋廉属于‘主编’。
大堂内。
老朱不坚持拆封,朱塬也没坚持。
不过,朱塬随即又想到,若是《大明月刊》印刷时试卷还没拆封,就没法署名了。
嗯……
只是找人的话,不拆封,把文章贴出去让人认领,也是方法。
还不坏规矩。
老朱交代过,就起身,对朱塬道:“还让他们凑了些地方士子,你跟俺一起去见见吧。”
朱塬点头,跟着起身。
大概知道是哪些。
这次的一万多考生,虽然统一考试,但也并不是毫无区分。
比如地方上的一些知名大儒,或者地方官特别推荐的人才,又或者曾经在前朝担任过官职的,之前都已经特别列出。接下来,也不会当做一般士子对待,或者直接任用,或者充当先生。
祖孙两个出了这边阅卷大厅,老朱又说起:“你提那个‘档桉’法子,俺已交代了下去。还有呵,你身边人给皇后那《瑞典志》,俺也读了,好东西,让她每快快着多撰一些,送来给俺。”
朱塬点头答应。
老朱正要接着说其他,另有皇帝随侍送了一份刚刚抄录的名单过来。
老朱接过,扫了眼,笑着递给朱塬:“你看看,可有识得?”
听语气,老朱说的‘识得’,显然不是一般认识,而是朱塬前世是否认识。
朱塬接过,想着会不会有这两天才听过的王蒙,结果没看到,不过,浏览一遍,却也指向其中一个:“祖上,还真有。”
老朱看过来,念出名字:“钱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