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盛唐剑圣> 第815章 布局安西

第815章 布局安西(2 / 3)

杜暹确实有一定能力,以一文士之身,统领安西军政大事,任职四年,安抚将士,不辞辛劳,深得当地民心,干得很好。

可安西的局面只是求稳,已经不够了。

杜暹有能力稳定安西,并不意味着他能够对抗阿拉伯帝国的兵锋。

不是每一个文人都是狄仁杰、虞允文、范仲淹这样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存在。

对面阿拉伯的威胁,安西的军事理应交给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而不是甚无作战经验的文人。

对于这个人选,裴旻有一个很好的选择,封常清。

现在裴旻麾下有三个人有这个能力资格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哥舒翰、王忠嗣。

他们三位皆是历史名将,以能力历史表现来说,王忠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哥舒翰第二、封常清第三。

但也许是跟着自己久了,封常清表现的机会多了,或者历练的机会多了。

这个时代的封常清,在裴旻看来,他的干略是不输给哥舒翰的。

不过封常清,有一点先天性的不足缺陷。

就是他是个瘸子,个人战力也就比文官高那么一丢丢。而哥舒翰弓马娴熟,除了精于军略,还有一身了得的武艺。

哥舒翰、王忠嗣的履历、功绩都远不足以服众,是不可能升任节度使这个雄职的。

放眼裴旻麾下也只有封常清、张孝嵩、崔希逸三位都督有这个功绩资格。

只是崔希逸过于沉稳,变通上略有不足。

而张孝嵩又过于放荡,用计用谋,喜欢剑走偏锋。用兵之道,第一次铤而走险是勇气,两次三次,那是找死。

故而封常清是唯一的选择。

正好,裴旻有心将高仙芝收入帐下听用,将封常清调出去,把高仙芝招收进来,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只是历史上封常清是高仙芝的小弟,是在高仙芝的提拔之下,才有了未来。

现在封常清却反过来,跑到前面去了。

裴旻也没有自作主张的在信中直接提议封常清,只是让李隆基选择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

裴旻了解李隆基,李隆基将他任命为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就有将西方的战局全权托付的意思。

故而李隆基对于安西节度使的安排上,不说会听裴旻的,至少会征求他的意见。

这李隆基问而答,与裴旻自作主张的提议,还是有很多差别的。

越是身居高位,裴旻就越注意这个。

这一写就足足写了八大张纸,待墨水干后,裴旻将信装好,以特别的信封辅以印泥,送往长安。

接下来几日,裴旻并没有过多的处理政务,只是看了看公文,了解一下近来河西、陇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