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实在太夸张了。
南诏王皮逻阁在历史上能够一统六诏,将南疆荒芜之地发展起来,打下未来大理国的雏形。应该不至于与夜郎国一样,有着莫名的自信。
“也许真的有问题?”
裴旻眼前一亮,肃然道:“你们想,南诏为何要在夺取了嶲州之后,又选择退去?”
张九龄立刻回道:“是知道守不住吧。”
“没错!”裴旻打了一个响指,说道:“这也说明了南诏王皮逻阁有这个自知之明,知道他们能够一时出其不意的攻下我朝一座城池,但只要我朝回过神来,反击之势,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抵御的。故而直接放弃,同时,他们并未劫掠嶲州,也可见他们并不打算真正的与我们为敌。真有这个打算,城中财富哪有不取的道理。细究起来,也许真有问题也不一定。”
他来回渡步,说道:“此次皮逻阁兵袭,我军最大的伤亡是徐琥父子以及一众敢于抵抗的家丁兵士。他们的仇,不能不报,但可以记在账上,秋后清算。现在时不是跟南诏开战的时候,这边一动兵,用屁股都能想到。为了自保,南诏会投向吐蕃的怀抱。他们一但结盟,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当即裴旻修书,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写下,命人加急传给李隆基,希望李隆基能够暂缓攻势,调查清楚一切。
但是裴旻的上疏直接让李隆基拒绝了。
而且没有任何的犹豫,甚至还有了些许不满。
“静远这是太不知轻重了!”
李隆基好大喜功,而今《讨贼缴文》以出,唐王朝上下群情激奋,都渴望浩荡王师能够再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
李隆基自认为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而且裴旻的怀疑固然有道理,但细细一想,真要是有问题,那就不是皮逻阁的过错,而是自己人在捣鬼。
唐将奸杀南诏王妃在李隆基眼中已经是一种耻辱,真要还有细节,那唐王朝的颜面何存?
面子,是李隆基最注重的东西。
即便是裴旻,也无法动摇李隆基出战的决心。
高力士也看了裴旻的来信。
原本从不过问朝政的高力士,因为李隆基的放权,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了历史上的那个高力士。
一个能够代表李隆基独断处理事情的人物。
高力士笑道:“国公应该是从大局考虑吧,毕竟阿拉伯、吐蕃给了他不小的压力。连南诏牵制吐蕃是一手妙棋。这妙棋让该死的张虔陀破坏了,裴国公想要挽回局面,稍微过界,也是情有可原。”
李隆基也点了点头,说道:“高将军说的对,阿拉伯、吐蕃接不上易于之辈。阿拉伯攻伐天竺,轻而易举的动用了十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就将天竺荡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