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陛下钟爱吉妃,重用了一个叫吉温的人,提拔他为御史中丞。”
裴旻动容道:“高内侍怎么了?”
孙周摇头道:“也不知是这么回事,突然之间高内侍就不得重用了。属下细细查过,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也不知道为何。”
裴旻沉吟了半晌道:“许是先帝恩宠过甚所致吧。”
高内侍是个太监,但他的地位已经不能用“位极人臣”在四个字来形容了。
太子、亲王见到他要恭敬的称呼“高翁”,皇亲国戚之类的郡王要称呼“高爷”……
高翁之翁,指的是父亲。
李隆基在自然无人说什么,现在李隆基不在了。
高力士还能当他的“高翁”、“高爷”?
尤其是现今的皇帝,他跟高力士并不亲,面对自己叫了几年的父亲,他心底能不膈应?
疏远也是理所当然对的。
宦官与权臣最大的区别就是权臣有自己的力量班底实力,而宦官靠的只是皇帝的宠信,狐假虎威。
一但宠信不在,宦官大多掀不起风浪。
细细一想,高力士的没落也在情理之中的。
对于此,裴旻也只能感慨一句,风水轮流转。
高力士这种情况他干涉不了,毕竟裴旻不可能控制李琰的喜好。
李琰不愿意重用高力士,他强迫不来,固然对这位千古贤宦带着几分惋惜,却仅是惋惜而已。
李静忠此人裴旻没听过,也没有多少印象,只要不是记忆中李辅国、鱼朝恩之流,他都不会过问。
其实这也是裴旻自身存在最大的问题,太过相信历史。
古人将改名视为家常便饭,而历史只会记载他最后的名字,对于之前的名字皆一笔带过。那些名动天下的大英雄大豪杰,裴旻或许还记得一二,但一些奸佞或者无足轻重的人物,他真记不住原来的名字。
就如改名张康的安禄山,裴旻千防万防,防不到安禄山不叫安禄山。
还有这个李静忠,裴旻要是知道他就是恶名昭彰的李辅国,绝不可能如今日这般无动于衷的。
至于吉温,裴旻觉得有些耳熟。
突然他心底闪过一个词语“罗钳吉网”,想到了对方的身份。
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欲大肆打击政敌。
酷吏吉温与罗希善于拍马奉承,得到右丞相李林甫的赏识,让他们掌管刑狱。
他们两人办案均根据李林甫的旨意行事,大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栽赃陷害手段,帮助李林甫排斥与打击异己,落入他们手中如同被钳夹住或落入网中一样,无法挣脱。
裴旻也是讶异,想不到自己困住了李林甫,他麾下的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