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看着赵焱收集的这些人的资料,指出了几个人的名字。
“这个张玮、李雄、黄祐,还干过欺凌弱小的事情,在当地也半点孝廉都无,这几个世家居然还敢把他推举出来,简直可笑!”
而赵焱,也只是在一边傻笑而已。
在一开始的时候,赵焱遇到现在这种情况,还会瑟瑟发抖。
但是现在嘛...
都已经习惯了,甚至他连曹冲下一步的举动都知道了。
狠狠的将竹简摔下去...
啪!
赵焱的这个念头刚出来,曹冲就把竹简摔下去了。
接着再说将这几个人安排些蛋疼不要紧的位置过去。
“德水,随便安置几个不要紧的位置,应付应付这些个世家,真是什么人都敢拿来用。”
今天曹冲说话居然还有些创新,倒是让赵焱一愣,但事他旋即对着曹冲行了一礼,说道:“属下知晓。”
“至于其他人,便按照照例罢。”
“诺!”
看着赵焱缓缓的退回自己的位置之后,曹冲才明白为什么操蛋的九品中正制能够代替察举制,并且成为这篇土地上实行数百年的选官制度了。
这都是有原因的。
因为应时代潮流,察举制经历了两汉四百余年,已经是彻底腐烂了。
西汉还好,因为民风淳朴,察举制适应当时社会。
但是到了东汉,所谓的「孝」、「廉」成为纯粹的参政资格,失去原有淳化风俗的美意。
顺帝时,采纳尚书令左雄之议,规定孝廉限年课试的法则,应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在公卿及郡太守荐举后,亦须参加考核甄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汉代的选官制度了。
与后来的朝代不同,汉代的选官制度并非只有一样。
而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当官。
这些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征辟制。
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
像是贾长沙、主父偃这些人,都是被皇帝征辟过来的。
这种选官制度,汉武帝时期就很是常见。
第二个便是察举制。
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然后授予官职。
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孝廉(孝敬廉洁者)、秀才(才能优秀者)、明经(通晓经义者)、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
董仲舒就是在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以贤良方正连对三策而被录用的。
第三个则是举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