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曹魏> 第922章 治本之策,科举制!

第922章 治本之策,科举制!(3 / 5)

话,曹冲马上明白了曹操的忧虑。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掌握着全部的国家权力,是最高统治者。

而愚民的最高水准在于使臣民对君主达到迷信的程度。

由于对凡人难以产生迷信,所以愚民之术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人民的心目中将君主神化。

其一,君主人种神异化。

早在奴隶制时代,统治者就利用人们对于“神”的崇拜与畏惧,将君权同神权结合在一起。

商周时代的君主称为“天子”,君主自称“余一人”。这种称呼表明:君主是上天之子,具有人神结合的性质,是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人上人”。

神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君权就是由神授予的。

君主作为神的子孙、神的代表、神在人间的化身,与神同享尊荣,共执权柄。

“神”是天上的上帝,君主是地下的“下帝”。

君主的统治,也就是神的统治。

如此这般,谁还敢藐视神的权威?谁又能违背神的意志?

这种神权政治的谎言,就是奴隶制时代最早出现的一种愚民之术。

其二,君主人身神秘化。

人种的神异化,使君主处在某种介于人神之间的特殊位置。然而,无论血统来源有着什么样的“神异”,都无法改变君主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这样一个事实。

于是,愚民之术又要出了新的花招,采用各种手段,为君主人身笼罩了种种神秘的色彩。

君主即便是人,其人身体貌也有异于常人之处。

其三,君主人格神圣化。

神化君主,还需要极力美化君主的人格。

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君主对臣民的精神感召力量。“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事实上,古代君主不仅不可能具备上述美德,而且也不需要

在实际上去追求这些美德。

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一番虚伪的表演,只要在臣民心目中造成君主人格神圣完美的假象,就算达到了目的。

对于一位君主来说,事实上没有必要具备全部的美德,“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

“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虔敬信神”。

尽管君主在政治实践中“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但应当十分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语不是洋溢着上述五种美德的说话,并且注意使那些看见君主和听到君主谈话的人都觉得君主是位非常慈悲为怀、笃守信义、讲究人道、虔敬信神的人”

为了维护君主在臣民心目中圣明伟大的光辉形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