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曹魏> 第926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926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5 / 5)

实有才,但却并非有才有德。”

王肃童时就学时,也象大多数初学者一样,研习郑学。不过,和很多盲从郑学者不同的是,善于独立思考的王肃很快发现郑学中有很多违背圣人义理的谬错。

于是,王肃逐渐抛弃郑学,独立思考,并遍注群经,与郑玄立异:“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

曹魏后期,信奉“郑学”者和王肃,以及王肃后学,频频展开争辩。

自此,历经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领域中的“郑、王学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能开宗立派,且影响经学研究领域长达数百年,尊他一声经学宗师,或许并不为过。

论才学,王肃是确实有的。

但是后世者却称王肃为“经学大蠹”。

蠹虫,本指咬坏衣物、书籍、器物的昆虫。用在人身上,则是骂他是祸害他人、祸害苍生的混蛋了。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将“大蠹”这一“荣誉”称号,毫不吝惜地授予西汉末年儒者王肃。

王肃能被皮氏从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儒家学者中,挑选出来,劈头盖脸地叱斥为经学“大蠹”,亦可见皮氏内心对王肃之愤激,已忍无可忍。

之所以如此称呼,自然是王肃的三宗罪了,这三宗罪简单一点说便是治学不短,混淆界限与篡改典籍。

这还只是王肃在治学上混蛋的地方。

在名节上,王肃嫁女王元姬与司马昭,便是党附奸逆,便是不忠不孝。

如此有缺点的人,那自然是有办法对付的。

曹丕明显也听到了吴质的化外之音,问道:“季重能够让王肃入套?”

吴质笑着点了点头。

“王肃虽然有才名,但此时也不过是毛头小子罢了,要对付他,有的是方法。”

“但是恐怕时间紧迫。”

“是故,对于王肃的行动,现在便要开始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