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外落款是老方的朋友某某某,好奇打开信,厚厚的一沓稿纸。
一目十行看下来,她没想到对方居然就同一个事情写了十份文章,内容大同小异,风格各有不同。
她没想到乡下承包个山头,居然也能遇到上门找茬的。
尤其这发起人还是任远博的亲身父亲与继母,这里面若没有猫腻她敢把头割下来当球踢。
她正愁到首城后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手里的这份稿,不出意外肯定能引起很大轰动。
至于后果她不担心,要么就凭着政治正确一飞冲天。
要么就被认定犯错转岗或调离,也就是工资待遇低点或挪个地方的事情。
于她而言,绝对是值得冒这个险试一试,反正她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为确保稿子不出问题,她甚至都没有提前与主编通气,而是直接在印刷后才找编辑坦白。
钱主编简直不敢相信,江如兰一个才刚从省城调过来的编辑,居然这样大胆。
他十分严肃看向对方,一个靠关系调动的编辑,居然一来就捅篓子。
“如兰,我们且不谈这文章之事,你这样违规举动,在我们这边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对不起,钱主编,我的举动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这个时候,江如兰认错极为乖巧。
反正印刷好的报纸不可能因为临时换文章撤回来,尤其排版时就是用宗福来写的稿子。
“你呀你,我这里有你的送审稿子,你是怎么做到替换的?”
作为主编,当然会有一系列措施防范各种问题,排版的稿子都是从他手里拿,他不知道江如兰是如何把换稿做得人不知鬼不觉的。
“我就在你办公室换的,当时你沉迷审稿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她早就观察到,是换稿的最好时机。
钱主编摇摇头,“看来你换稿还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罪加一等啊。”
随后他拿起钱如兰拼着犯大错也要发表的稿子看起来。
一看就明白原因,涉及政治方向的文章,若没有他这个主编点头,绝不可能发表。
没有上头的方向指示,他从来不会做多余的事情,怪不得江如兰要如此处理。
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个遥远偏僻的小村子之事,由于牵涉到负责特供的政府部门而显得不一般。
尤其是文里意思就差明着说这是政府部门被有心人挑唆下,用强权强迫宗家赔钱供应。
最后一点才是麻烦事,政府与民争利,这定然会引发大范围的争论。
钱主编叹气,事情已发生,他必然受到牵连,就是不知道上层风向会往哪个方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