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在持续8年的全球大萧条中,高度依赖资源与军工的俄罗斯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26年的经济总量比2018年萎缩业率最高时超过30%,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作为得到公认的大国,俄罗斯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随着全球经济好转,对资源的需求再度上升俄罗斯的经济也开始回升,影响力得到提高。
与印度相比罗斯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大国交往,讲的不是道义与实力是“利益对等”。
与20纪90年代与211世纪最初1相比,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红色苏联解体后的20年罗斯处于最艰难时期,共和国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共同利益与共同目的的推动下,俄罗斯与共和国由美苏冷战时期的“明争暗斗”转变为美国独大时期的“亲密无间”。共和国向俄罗斯提供急需的工业产品与出口市场,俄罗斯则向共和国提供先进军事装备与工业资源。为了最大限度维护本国利益,俄罗斯与共和国以非政治军事同盟的方式与美国对抗,比如在“阿富汗战争”与“伊朗战争”期间,俄罗斯与共和国联手挑战美国霸权,给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制造麻烦。
随着共和国日益强大,俄罗斯逐渐被边缘化,两国关系出现了微妙变化。
“第四次印巴战争”可以看成是共和国与俄罗斯关系的转折点,在共和国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印度之后,俄罗斯猛然意识到,强大的共和国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势力范围,成为世界级大国。因为俄罗斯与共和国接壤,而其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很容易被共和国渗透,所以俄罗斯不得不在继续与共和国联手对抗美国的同时
对共和国的警惕,强化自身的国际地位。比较有代是,在日本秘密研制核武器的时候,俄罗斯为了自身的利益,与美国联合向共和国施压,希望借助日本核问题削弱共和国的国力,从而确保其远东地区的安全。随后的半岛战争期间,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不但没有支持朝鲜的民族统一事业,反而暗中向美日妥协,希望借此机会打压共和国。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半岛战争后,佩德罗耶夫斯基上台,俄罗斯的政策出现重大转变。在全力巩固远东地区的同时,俄罗斯加强了以自身为核心的“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工作,全力拉拢前独联体国家,成立准军事政治同盟。在对外政策上,俄罗斯开始疏远共和国,主动提出与欧盟建立“大欧洲联盟”,积极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
这些政策,无一例外的都是在提防共和国。
随着南亚局势再度升温,经济稍有好转的俄罗斯迅速迈出了扩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