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战区的共和**队死守西里古里,无法南下阻击印军第三集团军。在此情况下。裴承毅不但要围歼印军第三集团军,还得优先解决印军第一集团军。因为得到了印军第二集团军的支持,所以围歼第一集团军的难度非常大。
修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袁晨皓提出优先解决第二集团军。
看上去,这么做的风险非常大;实际上,袁晨皓抓住了关键点。
在印军的部署中,第二集团军的个置非常关键,不但是第一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还填补了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之间的空白。更重要的是,第二集团军跟随第一集团军向吉申根杰挺进之后,还能阻挡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向南突击。替第三集团军守住了撤回印度的通道。
口气吃掉印度东部集团军群肯定不现实。
以裴承毅手里的兵力,就算投入所有作战部队,也很难同时歼灭三个集团军。
无法同时歼灭,帕打手?七能采取围一打一的战术。???????????????为此,必须从一开始就切断印军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的联系,也就得优先解决第二集团军。
干掉第二集团军之后,在先打谁的问题上,幕承毅与袁晨皓出现了
按照裴承毅的想法,肯定应该先打第一集团军,替吉申根杰的刀军解围,让驻守吉申根杰的主力部队的到解放,再集中兵力歼灭第三集团军。这么打的好处非常明显,即可以用最少的部队完成作战行动。而且能够减少伤亡,缩短战役时间。
袁晨皓的意见完全相反,认为应该首先歼灭第三集团军,再围歼第一集团军。按照他的分析,刀军在得到全面加强之后,只要凌云霄有点脑子,别拿官兵不当回事,守住吉申根杰的问题就不大。利用吉申根杰牵制第一集团军,只要印军认为有希望打下吉申根杰,就不会放弃进攻。第三集团军也就不会提前撤退,从而为歼灭第三集团军创造了机会。在提出建议的同时,袁晨皓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首先拜灭第一集团军,很有可能迫使第三集团军撤离孟加拉国,甚至使第三集团军放弃进入孟加拉国的行动,失去围歼第三集团军的机会。
权衡利弊之后,裴承毅最终采纳了袁晨皓的建议。
用计算机进行兵棋推演之后,不但验证了袁晨皓的判断,还证明了另外一个机况,那就是在战役开始之后,如果迅速向吉申根杰增兵,让印军认为无法攻占吉申根杰,第三集团军很有可能北上,参加围攻吉申根杰的行动。
虽然推演不是实战,但是与裴承毅的判断基本一致。
可以说,攻打吉申根杰将是这场战役的第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印军进军孟加拉国的前提条件。虽然印军役三集团军很有可能在第一集团军占领吉申根杰之前进入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