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国策> 第44章 最后手段

第44章 最后手段(2 / 5)

弹的射度,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虽然与陆基弹道导弹相比,承担“最后”使命的潜射弹道导弹几乎全部瞄准了敌国的大中城市,以杀伤敌国有生力量为要目的,因此在射之前。不需要做精确定位,完全可以依靠潜艇上的高精度激光陀螺仪提供的位置信息,最多不过在射并用光电潜望镜进行定位测量。但是战略潜艇一般在水面下射导弹,在射过程中,为了确保导弹能够顺利出水、并且在出水后顺利升空。对潜艇的潜深、航、倾斜度等航行状态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刚射时就要求潜深在屯到妈米之间、航不得虹节、纵向与横向倾斜度均不得过刚度。

如果潜艇自身的状态能够恒定不变,即在正常状态下维持这样的航“行姿态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在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时候,因为导弹本身具有质量,把导弹射出去之后。等于降低了潜艇的排水量。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射方式对潜艇航行姿态产生的影响,也得考虑导弹自重对潜艇产生的影响。如此一来,潜艇上的导弹只能一枚接一枚的射,而且之间得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要想提高导弹射度,就得缩短间隔时间。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缩短间隔时间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采用对潜艇姿态影响最小的射方式,二是降低导弹的质量。前者可用的办法并不多,毕竟射方式就那么几种。不管那种方式都会对潜艇航行姿态产生影响,只能降低影响,而不能消除影响。后者可用的办法也不是很多,主要就是尽量采用新技术当新材料,把导弹做得更轻一点。比如引世纪初最先进的“三叉戟”比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射质量高达曰吨。刃年后,口的射质量降到了引吨,在射程不变,投掷能力仅降低 鳃的情况下,总质量却降低了瞬。导弹的小型化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不管小型化做得多么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代价非常高昂。这个特殊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潜艇的载弹量,如果一艘潜艇只携带一枚弹道导弹,因为不存在重复射。也就没有射间隔时间。问题是 这么做的话,需要投入的资金不但让海军无法承受,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承受。别说一艘潜艇只运载一枚弹道导弹,在战略潜艇的造价以千亿元人民币为基本计算单位的时代。就算把载弹量缩减一半,将潜艇数量增加一倍,算上人员、基地、日常维护、配套的攻击潜艇等等费用,也足以让任何一支海军望而却步。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艘战略潜艇携带多少枚潜射弹道导弹 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后得出的最佳数值。并不是哪个将军拍脑袋做出的决定。

如此一来,缩短射间隔时间仍然是缩短射时间的主要手段。

在正常情况下,“北极风暴。射败一硼的间隔时间为 刃秒,即每2分半射一枚导弹,射全部口枚导弹需要刀分半,差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