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绍宋之后> 第一百零四章:海港难题

第一百零四章:海港难题(2 / 4)

下,赵官家说到做到,带着两位赵皇叔向十代前的祖宗坟地烧了柱香,请他们原谅建港口的必要性,然后就到了那处比较近的深水港,经过几个月的梳理,这里已经颇见成效,至少不再是一片荒地了。

只是赵官家看着出具过膜的框架而堆积如山的木料,还是忍不住道:“这内河码头倒也罢了,海水远比河水侵蚀木料厉害,建造出的码头,能用多少年,有谁能告诉朕吗?”

已经晒黑了一个色号、粗狂比之其兄岳飞远甚的岳翻赶紧跑过来,道:“好叫官家知道,臣已经请教过泉州、广州市舶司的同僚,所用的木材全部都是由两广采集而来的铁力木,耐磨、抗腐性强,抗白蚁,不易变形。泉州码头就是由此所建,最新一次更换还是在哲宗年间开港时。”

泉州古港与海外交往,最早可追朔到南朝时期。唐时海运已经十分发达,到了本朝,泉州往来诸国已经多不胜数,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哲宗在位时,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宣告泉州港正式开港。

倒是李宝毕竟这些年在海上厮混,见识不少,道:“小岳县令,别嫌我托大说一句,泉州我虽没去过,但是两地相隔千里,这海岸线,水流速度,可都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天津海港还有军用之责,就算这铁力木好使,也没这么大数量吧!”

岳翻这就有些难以回答了,只好俯身道:“臣无能,确实是没考虑怎么仔细,其实臣侄儿岳云曾经说过建昌府内铜矿极多,若是炼造之后,那自然好过木制百倍,可是”

剩下的话就不用多说了,这年头,铜就是钱啊,好不容易弄一点铜矿,中枢还等着以此为储备发行交子便利商业呢,你敢打这个主意?不怕赵鼎张浚再加个林景默生吃了你啊!

反正做买卖格外伶俐的张齐王在心里已经简单算了算,这么大的投入,就算官家铁了心宰相尚书们让步,得多少年才能回本啊!

其实赵官家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但是有心教育他们一二,啥事都要靠朕养那么多官员干什么,于是黑着脸,要求见一见此次竞标成功的南方商人们。

说到这个,涿州知州赵令懬和武清县令岳翻终于腰板直了三分,原来天津港口开办的消息放出去五六个月了,就是等着大商人来自投罗网的,毕竟有宋一朝,民间和半官方的海运漕运就是历代之巅峰,造就无数腰缠万贯的富贵人家,只不过地理位置所限制,这些人多在扬州、杭州、泉州等地了。

对于赵官家要在北方建港口,他们虽然绝没有胆子组织或者搞破坏,但触及自身利益,非暴力不合作还是有的。虽然东南使相李光虽然有些迂腐,但有的是机灵的州府官员为官家分忧,好抵消上次谋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