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帝国风云> 第129章 意义

第129章 意义(2 / 4)

入北大西洋,然后前往美国西海岸的bo士顿。这支船队不但重启了德美间的贸易航线,还送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特使。六月中旬,船队从bo士顿出发,在七月的第一天回到威廉港带回来了数十万吨美国的产品。

虽然对帝国来说,数十万吨货物根本算不了什么,西线德军一天就要消耗三十万吨各类物资,但是在政治、外交、贸易等各个领域这次“贸易活动”都有着难以言寓的重要xing与关键xing。

别的不说,至少美国民众对帝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当然恢复的不仅仅是导美国的海上贸易。

到七月份,帝国的对外贸易量比四月增加了五倍,达到了开战之后的新高,甚至超过了大战爆发前的月均水准。

事实上,最大的影响在外交上。

海战打响前,英国正在与〖日〗本进行谈判,希望〖日〗本加入协约国集团,甚至为此向〖日〗本做出承诺,在大战结束之后,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获取的所有利益,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殖民地与实力范围。在此之前,英国为了获得〖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协议,在战后归还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山东半岛。也就是说,英国对〖日〗本做出的承诺,已经违背了与〖中〗国达成的协议。显然,为了拉拢〖日〗本这个新兴强国,英国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可惜的是,挪威海战之后,〖日〗本的立场动摇了。

虽然大战远在欧亚大陆的另外一端,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表现,让〖日〗本当局不得不有所顾虑。说得简单一些,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暂时无暇东顾,照顾不到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但是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欧战的最后胜利者,就肯定能够在海洋战场上击败英国,也就肯定有能力出兵远东。

即便〖日〗本是远东地区的新兴强国,也最多只算得上是个暴发户,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这种拥有悠久历史,而且以强军立国的帝国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再退一步,哪怕德意志第二帝国无法在远东击败〖日〗本,也有能力在远东扶持一个能够对〖日〗本构成威胁的强国。

显然,〖日〗本不可能冒险得罪如日中天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换句话说,英国要想拉〖日〗本参战,就得开出更高的价码,让〖日〗本认为有足够的利益去冒险得罪德意志第二帝国。

问题是,英国还能开出什么样的价码呢?

必须承认,〖日〗本的野心不小,胆量也不小。

五月底,在英国佬束手无策的时候,〖日〗本当局主动开出了条件,即英国把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远东殖民地转让给〖日〗本,〖日〗本就以协约国成员身份参战,并且派遣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