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帝国风云> 第66章 灭顶之灾

第66章 灭顶之灾(2 / 4)

小时五百二十公里。在最大载油时,航程为一千八百公里,而最大载弹量时为一千一百公里。更重要的是,“蜻蜓”能挂载重达七百公斤的新式航空鱼雷,而“海鸥”受载弹能力限制,即便放空油箱、拆除所有不必要的设备都无法使用这种鱼雷。

这种编号hy-2的新式航空鱼雷,正是中国海军为这场战争设计的。

虽然在中日战争中,中国海军航空兵表现得极为出色,击沉了“凤翔”号航母、重创了多艘战列舰,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弹药的威力不足,对大型战舰的损伤效果不是太好。随后,中国海军就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技术援助下,开始研制包括航空鱼雷在内的新式航空弹药。

事实上,正是hy-2的基本数据,决定了“蜻蜓”的基本飞行性能。

说得简单一些,中国海军在研制“蜻蜓”式鱼雷攻击机的时候就提出,必须在携带一枚质量不低于七百五十公斤的航空鱼雷的情况下,航程不低于一千公里、海平面最快飞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四百五十公里。

当然,在具体研制的时候,沈飞公司肯定留有余量。

“蜻蜓”式鱼雷攻击机项目拖到一九三八年才启动,主要就是缺乏合适的发动机,即中国生产不出功率足够高的发动机。如果不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了发动机技术,特别是在引进bf-109e战斗机的时候,顺带引进了发动机生产专利,恐怕“蜻蜓”式鱼雷攻击机根本不可能在一九三九年研制成功。或者说,为了得到能够挂载新式航空鱼雷的攻击机,海军必须降低性能指标。

与日本海军一样,中国海军的鱼雷攻击机也可以做为水平轰炸机使用。

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蜻蜓”都是专业的鱼雷轰炸机,毕竟在海战中,水平轰炸机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长门”号被鱼雷击中,爆炸产生的火球与浓烟,引来了更多的鱼雷攻击机。

接下来的两分钟内,又有七架鱼雷攻击机向“长门”号投下了鱼雷,除了一条引引信出问题没有爆炸之外,另外六条都在“长门”号的左舷爆炸,而且命中点全部集中在战舰的中部。

被七条鱼雷击中,“长门”号遭受了灭顶之灾。

七点三十二分,“长门”号就带着七百多名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官兵翻覆了,并且在翻覆的过程中,龙骨从中央折断。

后来,日本海军试图打捞起“长门”号,但是最终工程过于浩大而放弃。

中**队在占领了硫黄岛之后,也企图把“长门”号打捞起来,但是在综合评估了“长门”号受到的损伤后,也放弃了打捞计划。

主要就是,即便打捞起来,“长门”号也没有修复价值,只能以做为废钢铁处理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