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的印度人遭到秘密逮捕。
问题是,镇压并不能扼杀印度人寻求独立的梦想,反而让更多的印度人加入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且在断断数年之内席卷印度全境。虽然殖民地当局多次逮捕甘地,还多次宣布甘地犯有叛国罪,但是却没有处死他,也没有能够扑灭他发起的独立运动。直接结果就是,印度在英国的殖民体系中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小。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印度的独立运动已经变得不可收拾了。
在一九四一年,因为印度的独立运动引发的罢工等事件,导致印度的经济产值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当时,因为印度港口工人罢工,很多囤积在港口里的物资根本无法装船,也就无法运往英国。此外,因为印度的纺织工人大罢工,英国出现了棉纱与棉布紧缺的现象,不得不加大从美国的进口量。
可以说,这个时候,换任何一个国家去统治印度,都要面对同样的难题。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并不主张占领印度,而是提出应该利用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把英国赶出印度,减轻中**队的作战负担。中国需要获得的,只是控制印度的部分城市,特别是港口城市,在印度洋北岸获取一些海军基地,为接下来进军中东打下基础,也为开辟前往地中海的航线做好准备。如果中国当局能够支持印度的独立运动组织,并且承认印度是一个独立国家,那么中国就很有可能以非常轻微的代价获得这些港口,而不是在印度打一场大规模战争。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冯承乾的观点。
有人提出,既然不能在印度搞殖民地,为什么不直接吞并印度?
要知道,中国现在的国力不比英国霸占印度的时候差,而且中国离印度更近,也更容易控制印度。
问题是,中国吞并印度能得到什么,以及需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显然,对于刚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来说,印度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因为印度有接近三亿人口,而且在遭受了英国近两百年的剥削之后,印度民众极为贫穷,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绝大部分印度人都是文盲,而且印度还处于农耕时代。可以说,背上这个沉重的负担肯定会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事实上,历史上任何一个称霸全球的大国,都没有在领土上搞扩张,最多也就是获取海外殖民地。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以吞并的方式来侵占其他民族的土地,就等于背上了负担,对国家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可言,更不用说让国家发展壮大了。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吞并印度有足够多的好处,英国早就这么做了。
英国没有吞并印度,而是把印度当成殖民地,把印度人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