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的防空火力网。
别忘了,第二印度洋舰队里的几艘大型战舰上,都有足够多的高射炮。
即便英国海军的大口径高射炮与中等口径高射炮的作战效能不够理想,但是其小口径高射炮与中国海军没有差别,而且数量众多,对于逼近的战机有很大的威胁,防空火力并没有弱到哪里去。
事实上,在防空作战中,小口径高射炮主要就用来对付单独发起攻击的敌机。大口径高射炮主要用来在远距离上驱散敌机机群,中等口径高射炮则主要用来拦截即将进入攻击阶段的敌机。随着敌机逼近,射速最高、但是炮弹威力偏弱的小口径高射炮开始发挥作用,射速较慢的大口径与中等口径高射炮则很难派上用场。
说白了,如果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能够驱散攻击机群,那么第二印度洋舰队受到的威胁就将大大降低。
可惜的是,斯科特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结果就是,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都聚集在舰队附近,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起兵力优势。在防空战斗机展开拦截的时候,护航战斗机已经率先发起冲击,而轰炸机与攻击机则按照编队进入了攻击线路,根本就没有给防空战斗机太多的拦截机会。
事实上,在此之前,英国皇家海军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猛烈的空中打击。
看到成群结队飞来的敌机,连斯科特都傻眼了。
当然,这也与斯科特的错觉有关。
前面已经提到,李向龙只为第一波攻击准备了三十多架轰炸机与攻击机,即便加上护航战斗机,总量也不到六十架。
只是,这些战机都集中从一个方向上突击,而且几乎同时到达,加上空中还有大批第二印度洋舰队的防空战斗机,所以场面极为混乱,战舰上的官兵根本不可能准确辨认出那些战机的身份。
首先遭到攻击的正是“光辉”号。
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飞行员都知道,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必须首先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旗舰。道理很简单,只有干掉、或者重创了敌人的旗舰,才能使敌人群龙无首,让敌人无法组织防御作战。如果首先攻击其他战舰,哪怕是更有价值的战舰,也不可能迅速让敌人丧失作战能力。
当时,“光辉”号也在编队前方,“胜利”号在编队后方。
率先发起攻击的,正是从“唐太宗”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
因为攻击距离太近了,所以鱼雷攻击机起飞之后就全速飞行,在发起攻击之前追上了俯冲轰炸机。
虽然“唐太宗”级安装了液压弹射器,因此在出动战机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准备起飞的舰载机都在弹射器后方的待飞区等待,然后依次弹射升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