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此其对海搜索雷达能够正常工作。
结果,这两艘驱逐舰发现了那四艘从东面北上的快速战列舰。
显然,这不是小事。
根据公海舰队的作战记录。在收到报告之后,希恩斯立即下达了一道命令,让退下去的四艘驱逐舰前去拦截四艘快速战列舰。严格说来不是去“拦截”,而是通过鱼雷攻击来阻拦这四艘快速战列舰。
希恩斯这么做,没有一点错。
事实上,他当时也只能动用那四艘攻击了“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的驱逐舰。主要就是。公海舰队里的其他战舰,都在两艘快速战列舰的北面。前出的只有四艘驱逐舰与两艘轻巡洋舰。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轻巡洋舰并不擅长执行鱼雷攻击任务,与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有很大的区别。
四艘驱逐舰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全速向东航行。
因为英舰上的火控雷达都盯着对面的两艘德舰,而且英舰没有使用对海搜索雷达,所以没有能够发现这四艘驱逐舰,以及跟在后面的两艘轻巡洋舰。
直到六点四十五分左右,“安森”号上的了望员才看到了从西面杀来的驱逐舰。
所幸的是,这次英军了望员发现得非常及时。
当时,四艘驱逐舰还在十多公里之外,而德军舰用重型鱼雷的射程在十公里左右,正常攻击距离不会超过八公里。
更重要的是,四艘快速战列舰都完好无损,特别是左舷的副炮都能正常使用。
显然,这次德军驱逐舰不可能轻易得手了。
要知道,即便没有巡洋舰掩护,战列舰也能对付驱逐舰。这就是,战列舰上的副炮就是巡洋舰上的主炮,而且数量并不少。“乔治五世”级总共有十六门五点五英寸副炮,每侧有八门,“南达科他”级有二十门五英寸副炮,每侧有十门。也就是说,每一艘战列舰单侧的副炮就相当于一艘轻巡洋舰。
对付驱逐舰,五英寸与五点五英寸舰炮的威力都足够了。
结果就是,四艘德军驱逐舰还没来得及逼近到发射鱼雷的距离,就被四艘战列舰打来的炮火给摧毁了。
最终,这四艘驱逐舰全部沉没。
这也是这场海战中,公海舰队遭受的最为重大的损失。
有趣的是,在这个时候,本土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进行了转向机动。也就是说,四艘战列舰开始规避鱼雷。
也许,当时英舰的指挥官认为,四艘德军驱逐舰已经发射了鱼雷。
严格说来,英军的判断没有错。只是,发射鱼雷的不是驱逐舰,而是跟在驱逐舰后面的两艘轻巡洋舰。
根据德军的作战记录,这两艘轻巡洋舰在距离英舰大约十公里的地方,各发射了五条重型鱼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