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发现美军机群,第43舰队就能守住头顶上的天空。
事实上,顾祝同也希望美军集中力量打击第43舰队。
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美军舰队才会疏于防范,也才有机可趁。
也就是说。顾祝同打算利用美军舰队攻击第43舰队的机会,让第42舰队与第44舰队发起攻击。
只要突击得手,就能获得大西洋的制海权。
也许有人认为,顾祝同打得太保守了。
要知道,他手里拥有七艘舰队航母,兵力比美军舰队多,而且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战斗力也明显强于美军。事实上,在各个方面。中国舰队都强于美军舰队,因此顾祝同完全可以打得更加积极一点。
比如,让三支航空战斗舰队展开搜索。
显然。有这种认识的人,缺乏一个最基本的常识。
这就是。以舰载航空兵为核心的海战中,兵力、甚至官兵素质都不是决定胜败的头号因素。
在这种以突击为主的战斗中,决定胜败的就是主动权,即谁先发起攻击。
只前的海战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谁能首先发现对手,并且首先发起攻击,就有很大的把握取得最后的胜利。
做为优秀的舰队指挥官,顾祝同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这下,问题就来了。
如果顾祝同让三支航空战斗舰队展开搜索,即便不考虑分散兵力的问题,他也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麻烦。
这就是部署在百慕大群岛上的美军巡逻机。
显然,顾祝同并不指望在击败美军舰队之前轰炸百慕大群岛,更没有想过首先炸掉美军的岸基航空兵。
要知道,这里不是太平洋。
更重要的是,美军舰队里有六艘舰队航母,只需要一次成功的突击,就能把顾祝同的三支航空战斗舰队打爬下,让他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
说得直接一点,顾祝同没有多大的把握首先发现美军舰队。
即便动用部署在亚速尔群岛的巡逻机,顾祝同也知道被对方首先发现自己的概率要大得多。
主要就是,那些巡逻机不可能每天都飞行二十四个小时。
在二十八日与二十九日执行了第一次为时二十四小时的巡逻任务之后,六十架巡逻机必须进行全面维护,飞行员也需要休息。结果就是,直到七月二日,这些巡逻机才再次出动执行任务。
显然,顾祝同不可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与美军舰队遭遇。
这样一来,他就不可能指望那些海上巡逻机能够及时发现美军舰队,也就必须依靠舰载航空兵。
这样一来,顾祝同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至少得让一支舰队去冒险。
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