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顾祝同的安排,航空兵、特别是战术航空兵开始为陆战队提供近距离支援,而在夜间负责为陆战队开路的炮兵则转为执行纵深打击任务,在该处取得突破的第五十一陆战师则在天亮前派出了侦察兵。
猛烈的炮击与轰炸,让美军吃足了苦头。也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
要知道,当时支援该方向进攻的火炮超过了一千门,三分之一是口径在二百四十毫米以上的舰炮。而在天亮的时候,突破口的宽度只有三公里。也就是说,火炮密度达到了每三米一门!战线对方,美军的火炮不到两百门,而且全部是陆军的火炮,其中口径在一百零五毫米以上的重炮不到一百门。
当然。真正的优势在空中。
为了支援三个发起纵深突击的陆战师,顾祝同不但把所有岸基战术航空兵派了过去。还动用了半数舰载战斗机。打到三月四日上午,连部署在巴拿马的战略航空兵也赶来助阵,三百多架轰炸机在美军头上投下了近两千吨炸弹,对正在克鲁塞斯西郊进行集结的美军进行了地毯式轰炸。
显然,这种打法极为野蛮。
顾祝同并不追求巧妙的战术,更没有采纳陆战队参谋的意见,他只抓住了一点,即用轰炸与炮击组成的弹幕,让美军在见到陆战队之前就被击溃、甚至被直接消灭掉,尽一切可能减轻陆战队的进攻负担。
当然,这也保证了陆战队的推进速度。
对于已经丢掉了防御阵地,必须在空旷平原上作战的美军来说,中**队的轰炸与炮击是无法抵挡的。
显然,在这块战场上,意志绝对不是钢铁与烈火的对手。
对美军来说,前方是一道由炸弹与炮弹组成的墙壁。
必须承认,大部分美军官兵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
当时,很多美军部队成建制被轰炸与炮击消灭,冲在最前面是两个坦克营、四是装甲营与四个步兵营都是全军覆没,近四千名官兵无一生还。在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发起的那次地毯式轰炸中,正在集结的一万多名美军官兵中,只有不到一百人生还,甚至有数千人连尸骨都没有留下。原因很简单,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中,有半数是燃烧弹,也就是之前火攻美国西海岸城市的那些燃烧弹。
事实上,顾祝同当时并没有考虑过用燃烧弹。
虽然在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时候,顾祝同就批准使用燃烧弹,但是当时主要是用燃烧弹来对付城市。事实上,在之前的所有战斗中,燃烧弹大规模使用,都是用来对敌国的城市进行战略轰炸,很少把燃烧弹用在战术行动中。主要就是,燃烧弹对于正在推进的作战部队没有太大的威胁。
根据顾祝同回忆,他当时根本就没有下令使用燃烧弹。
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