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相当于美军的一个装甲侦察营的全部装甲力量了,比美军的侦察连强大得多。
在贝米内特的这场遭遇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第三陆战师侦察连里的反坦克排。
最初的时候,美军占有很明显的优势,主要是其“超级谢尔曼”的战斗力极为强大,而中国海军陆战队并没获得能够与之匹敌的“东北虎”式中型坦克,因此在坦克的战斗中,美军占了些便宜。
只是,美军中没有反坦克突击炮。
在美军认为能够击溃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兵时,埋伏在贝米内特西面的八辆反坦克突击炮突然投入战斗。
结果就是,美军的四辆坦克在没有搞清楚敌人在哪的时候就被击毁了。
紧接着,开始还在撤退的陆战队坦克杀了个回马枪。而美军的其他坦克则在想方设法的寻找那些埋伏在树林里的突击炮。
等美军意识到对手足够强大的时候,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坦克被击毁。
关键时刻,美军的步兵发挥了作用。
可以说,如果不是摩步排及时到达,阻止了发起冲击的中国坦克,恐怕这个美军侦察连将全军覆没。
只是,在这场战斗中,第三陆战师的侦察连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战斗中。有七辆坦克被击中,其中三辆彻底报废,另外四辆也严重损坏。突击炮有有一辆被击毁,此外还有四辆装甲车损坏。人员方面。有二十二名官兵阵亡,还有近四十人受了重伤。
结果就是,在美军决定撤退的时候,第三陆战师的侦察连也选择了撤退。
当时,该侦察连并不知道,贝米内特只有这一个美军侦察连,第四十一装甲师的主力还在数十公里外的布鲁顿。
这场战斗非常直接的反映出,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坦克不够强大,特别是中型坦克。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陆战队并没有自行研制坦克,而是一直使用陆军的坦克,某些时候出资参与陆军的坦克研制计划。大战期间,陆战队则参与了陆军几乎所有坦克战车的研制工作,而且获得了采购权。只是,在新式装备的研制中,陆战队的权限在陆军之后,导致陆战队的采购权也在陆军之后。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陆战队获得的往往是已经过时的装备。
整个大战期间,最先进的坦克战车肯定是优先提供给陆军。
某些时候,陆战队还能得到先进坦克,可是绝大部分时候,陆战队能够得到的只是被陆军淘汰掉的装备。更要命的是,陆战队一直在扩军,而装备的采购速度远远跟不上,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接收陆军的二手货。
当时,陆战队的坦克战车中,有半数来自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