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里有很大的水分。
不可否认,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确实发起了多次进攻,但是在中国海军陆战队优势炮火的压制下,大多没有威胁。
相反,在反击中,美军损失了大量兵力。
根据第三陆战师的战报。在夜间的战斗中至少毙伤美军三千多人,还击毁了上百辆坦克与装甲车。
五月二十九日清晨,在白天到来的时候,战场主动权再度落到中**队手里。
与往常一样,航空兵在第一时间赶到,用炸弹与火箭弹替陆战队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且再度迫使美军后撤。
随后,炮兵开始发威。
在向布鲁顿推进的时候。第三陆战师得到了炮兵的全程掩护与支援,在任何时候都能呼叫炮火支援。
要知道,当时四个陆战师的炮兵有三分之二分配给了第三陆战师。
主要就是。第三陆战师在内陆作战,战场离海岸线数十公里。已经离开了舰炮的有效支援范围,而另外三个陆战师都在沿海地区作战,能够全程得到舰队的掩护与支援,不需要太多的炮兵。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把原本隶属于陆军的两个炮兵师,即参与古巴作战的那两个师拆散增强给了陆战师。这样一来,各个陆战师的炮兵部队都得到了加强,还获得了一些以往没有的重炮。
当然,陆军炮兵的最大特点就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在广袤的大陆战场上,陆军最先开始淘汰在战前装备的火炮,并且首先开始采购各种口径的自行火炮。这种装在坦克、或者装甲车底盘上的火炮具有极强的战术机动性,能够全程伴随装甲部队作战。与之相比,陆战队炮兵的机械化程度低得多。除了在采购新式火炮的时候没有优先权之外,还与陆战队的作战性质有关,即在大部分时候,陆战队炮兵都是部署在海滩上的,不需要伴随进攻部队作战。再说了,陆战队也没有多少装甲部队,因此对炮兵的战术机动性没有太高的要求。
强大的炮兵,赋予了第三陆战师强大的进攻能力。
五月三十日上午,第三陆战师就推进到了布鲁顿郊外。
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没有被击溃,而是边打边退,只是在退到布鲁顿之后,也就无路可退了。
只是,第三陆战师的推进速度仍然不够快。
在第三陆战师到达布鲁顿的时候,美军已经向该地增派了一个步兵师。虽然只是一个国民警卫队师,但是依然有一万三千多名官兵。更重要的是,第四十一装甲师的留守部队已经构筑好了防御阵地。
显然,美军不会继续退却了。
第三陆战师没有立即攻打布鲁顿,而是在美军防御阵地外围构筑环形包围圈。
按照顾祝同的命令,在占领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