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会重点打击那些固定部署的防空雷达。结果就是,英国皇家空军不得不花大力气来研制机动式防空雷达,以增强防空部队的生存能力与作战能力。
当时,英国甚至在研制机动式的火控雷达。
只是,到战败的时候。这种能够大幅度提高高射炮作战效率的雷达并没研制成功。
从英国获得了几部英国的机动式防空雷达之后,中国海军陆战队加大了投资,在一九四七年底就获得了第一部样机。经过数个月的全面测试,这种具有重大意义的装备在一九四八年第二季度开始量产。
因为陆战队是主要投资者,所以陆战队获得了优先采购权。
有趣的是,在雷达研制成功之后,空军与陆军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甚至希望能够优先采购一批。后来。空军与陆军联合研制了机动式火控雷达,只是在研制工作完成之前,受战术目的不同。空军与海军分道扬镳。后来,空军把重点放在了大型雷达上。而陆军则更加重视雷达的小型化工作,并且由此各自发展出了具有重大价值的雷达体系,成为了中**队在战后研制防空雷达的两大流派。
当然,在大战期间,机动式防空雷达还非常原始。
在战斗中,机动式防空雷达的最大价值不是为防空部队服务,而是为战场上空的防空战斗机服务。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用来探测附近的美军战机,以便让执行防空任务的战斗机即使到达。
只是,在这场战斗中,机动式防空雷达的表现并不怎么样。
主要就是,地面部队与空军、或者是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无法直接联系,而且雷达不具备敌我识别能力。
美军没能夺走制空权,主要是双方飞行员的素质差距太大了。
在双方战斗机的性能相差不大的时候,飞行员的素质将决定空战的结局,而美军飞行员的素质明显差了许多。
只是,美军不可能停下来。
二十七日上午,美军的地面增援部队到达。
可惜的是,最先到达的是一个步兵师,而且隶属于佐治亚州国民警卫队,美国陆军的正规部队还远在一百多公里之外。
迎接美军的不是中国海军陆战队,而是成群接队的轰炸机与战斗机。
显然,这也正是中**队的惯用打法。
这就是,用轰炸来阻拦敌人的增援部队,在地面战斗打响之前,尽可能的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当然,美军也知道这一点。
问题是,美军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中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强攻莱克城,守卫莱克城的美军正在苦苦支撑,如果增援不能及时到达,那么美军的斗志将在防线之前崩溃。
也许,美军并不指望能够守住莱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