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
对于德意志第二帝国耍无赖的态度,顾祝同的立场非常强硬,而且也用上了能够用的全部办法。
只是,并没有取得进展。
直到十月下旬。在得到冯承乾的准许之后,顾祝同直接向雷德尔提出,如果德方依然在军火贸易上采取不认账的立场,即违背最初签署的贸易合同,那么中国将别无选择的停止对德输出。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
这下,德方的态度软下来了。
要知道,中德在大战期间进行的不仅仅是军火贸易。还有更加广泛的物资贸易。
更重要的是,战争还没有结束!
虽然在英国战败之后,随着海运恢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加上控制着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特别是乌克兰平原,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物资供应紧张局面也有所缓解,但是这些只能勉强保证德意志第二帝国五千多万人的温饱,而要发展经济,靠的就不仅仅是粮食与矿石了。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还需要进行战后重建。
虽然在战略轰炸中败下阵来的是英国,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美英机群的轰炸下也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所有大城市都遭到了轰炸。
根据德意志第二帝国做的统计,轰炸中的财产损失超过两千亿帝国金马克,而非直接损失更大,且无法估量。比如,在轰炸中丧生的平民超过一百五十万,而且大部分都是壮年劳动力,其损失就难以估量。
关键是战后重建,而不是评估战争损失。
有一点很肯定,即德意志第二帝国遭受的战争损失远超过中国。
别的不说,大战期间,中国本土几乎没有遭到攻击,仅有日本在战败之前,曾经轰炸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某些城市,而造成的损失几乎可以完全忽略掉。美国参战之后,也对中国本土进行过战略轰炸,只是仅局限于南部地区,造成的损失也极为轻微。在中**队夺取了新加坡与所罗门群岛之后,美军就只能派遣潜艇在中国的港口外布设水雷,再也无法直接攻击中国本土。此后,在中国海军进军印度洋的时候,英国皇家空军曾经利用印度与缅甸的空军基地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几次轰炸行动,只是造成的损失同样极为轻微,根本没有产生长远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本土几乎没有在大战期间遭受损失。
即便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大战期间死于轰炸的平民还不到一千人,而工业遭受的损失几乎为零。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遭受的轰炸就太惨烈了。
关键是,这进一步拉开了中德的国力差距。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