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容易实现的原子弹载具。
关键就是,弹道导弹本身对基础技术的要求比重型轰炸机低得多。要知道,在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能够研制生产战略轰炸机、而且只有中国空军大量装备了战略轰炸机的时候,有十多个国家能够研制与生产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甚至一些实力较弱的小国。也能够制造出弹道导弹。
也许,这很难以理解。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的技术难度更高,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
搞清楚一个问题,就能知道导弹与轰炸机的技术差距了。
即便是性能最好的弹道导弹,也是一次性载具。只需要使用一次,因此对各个系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最长半个小时,最短只有几分钟。相比之下,轰炸机是需要反复使用的载具,因此对各个系统的要求高得多,其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要达到数千小时,甚至上万小时,还要在使用中进行数千次的启动,更需要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
可以说,仅次一点就决定了两种武器系统的研制难度。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的相关技术领域已经有了较多的积累。
由此可见,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载具上走了一条捷径。
只不过,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一九五六年,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制造出第一枚实战型原子弹之前,就已经制造出了第一枚能够以原子弹为弹头的弹道导弹,而且射程达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具备了有限的战略威慑能力。
这就是,如果把这种导弹部署在高加索地区,刚好能够打到中国的极西部地区。
可以说,为了获得战略打击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上花了大量的资源。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短暂的优势。
一九六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率先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枚运载火箭,把一枚质量为二十七公斤、安装了一部短波电台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也由此拉开了太空时代。仅仅六年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又开创了一个第一,即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把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领域的优势,极大的刺激了中国。
一九六三年,中国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当然,这是应急之作。这枚卫星的质量仅有八点六公斤,只安装了一部小型电台,持续工作时间不到八个小时,而且需要用专门的功率放大器才能收到其发出的信号。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只比德意志第二帝国晚了半年,即在一九六六年底,也把第一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