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帝国风云> 第123章 空中对手

第123章 空中对手(2 / 4)

,能用的作战飞机不到二十架,而且全部部署在佩腾省,根本没有升空作战。问题是,中国战机在战斗中遭遇的敌机肯定不止二十架,而且都是性能先进的战斗机,包括在一九六二年才正式量产的me-300型战斗机。

me-300型战斗机是典型的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

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me-262是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也由此开启了喷气时代。虽然me-262在大战期间的表现并不突出,仅用于本土防空。而且在防空中的表现也算不上理想,主要就是其航程太短了,作战半径还不到两百公里,全速冲刺的话最多只能对轰炸机群发起三次攻击,然后就得降落补充燃油。但是me-262的出现,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其先进的性能,特别是速度与爬升率,让所有活塞螺旋桨战斗机都沦落到了进入博物馆的地步。

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me-262的基础上,研制了几种不太成功的喷气式战斗机。

受空气动力学限制,这些代号me-270、me-272、me-276的战斗机都不太成功,有的根本没有获得订单,即便获得了订单的,产量也非常少,根本没有形成规模,也没能完全取代活塞螺旋桨战斗机。

直到一九五四年,代号me-288的喷气式战斗机才获得德军青睐。

这种喷气式战斗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采用了后掠翼,使其飞行速度一举突破了每小时九百公里,成为当时飞得最快的量产战斗机,而且其改进型在换上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之后,最高飞行速度突破了每小时一千零五十公里,比大战期间非得最快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高出了百分之五十。

me-288的成功,加快了作战飞机的喷气式进程。

只是,me-288的性能优势只保持了不到两年。一九五六年,中国也开始量产喷气式战斗机,而且其在七千米高空的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九百六十公里,俯冲速度更是超过了每小时一千一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一九五六年底,用代号s-1的实验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超音速飞行。虽然这是一架采用火箭发动机的实验机,根本没有实战价值,其速度只有一点零五马赫,也就是刚好突破音障,但是对已经开始的中德全面对抗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正是如此,德军启动了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其产物就是me-300。

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相比,me-300的气动外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主翼的后掠角更大,而且相对厚度更小。此外,me-300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发动机,而且横向并列布置了两台发动机。

凭借这些,me-30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