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枚核炸弹飞行七千公里执行战略任务,如果携带六枚巡航导弹的话,还能打击八千五百公里外的目标。
在中国空军中,h-60主要执行战略威慑任务。
当时,中国空军的四百八十架h-60中。有三百六十架用于执行战略威胁任务,随时都有六十架h-60携带核炸弹、或者是配备了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在空中巡逻,以便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即执行轰炸任务。
更重要的是,自大战之后,中国空军从未在战争中损失过战略轰炸机。
这个损失,让中国空军不得不把轰炸机的投弹高度增加到六千米。以避开威胁极大的高射炮。
问题是,提高投弹高度,等于降低了本来就很差的投弹精度。
六月三十日与七月四日,中国空军又出动轰炸机群对莫塔瓜河大桥进行了轰炸,结果依然差强人意。
在七月四日的轰炸中,由有一架h-60被高射炮击中。虽然没有坠毁,但是这架轰炸机因为损伤极为严重,不得不做报废处理。
要命的是,莫塔瓜河大桥依然在使用,来自巴里奥斯港的车队每天都经过这座大桥,把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危地马拉城,而且其中就有不少由德意志第二帝国直接提供给危地马拉政府军的作战物资。
到此,中国空军认识到,用轰炸机去轰炸大桥,等于是高射炮打蚊子。
七月七日,中国空军第一次用战术攻击机轰炸了莫塔瓜河大桥,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也参与了这次轰炸行动。
当天上午,空军出动了三个中队的三十架攻击机,海军则出动了二十架战斗机。
与轰炸机不同,攻击机是从超低空进入,并且在超低空投弹,以求借此提高投弹的命中精度。
只是,这样一来,首先就得轰炸部署在大桥附近的高射炮阵地。
机群分两批进入,首先到达的攻击机轰炸了高射炮阵地,随后才由携带半穿甲炸弹的攻击机轰炸大桥。
可惜的是,轰炸结果依然很不理想。
虽然前期的压制性轰炸,让危地马拉政府军的大部分高射炮变成了哑巴,但是对分散部署的小口径高射炮,以及数量众多的高射机枪根本没有构成威胁,而这些防空武器对随即到达的第二支轰炸机群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危地马拉的战斗机也及时赶到。
战斗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当轰炸结束的时候,莫塔瓜河大桥依然屹立着,而且主体部分根本没有受到致命损伤。
要命的是,在这次轰炸中,空军损失了四架攻击机,海军损失了三架战斗机。
就算海军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击落了三架敌机,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而且根本没有达到最主要的轰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