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率先提出进行军事干预,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是主要出兵国。
问题是,第二次中东战争,把德意志第二帝国虚弱的一面暴露了出来。
虽然从大环境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没有给予以色列支持,与民族独立运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一九六一年的喀麦隆独立战争,即在镇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行动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消耗了大量国力。国际威望也严重受损,也就没有能力为以色列提供支持。在道义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有所顾虑,即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大部分都是刚获得独立的国家,也是不结盟运动成员,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为了与中国对抗,必须拉拢不结盟运动组织,获得新兴国家的支持,也就没有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后,明目张胆的支持以色列。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
问题是,对以色列来说,这却关系到了国家存亡。
说白了,如果在下一次中东战争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无所作为,而中国也因为以色列的亲德立场而保持沉默,那么以色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凭借几百万人,对抗人口数量超过一亿的阿拉伯世界。
显然,以色列当局必须认真考虑其结盟关系了。
一九六四年,以色列左翼政党联盟上台,宣告以色列开始奉行亲华政策。
当年七月,新当选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而且这也是拉宾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外交活动。
显然,拉宾的对华访问,明确宣告以色列需要中国的支持。
从此之后,中以关系改善。
更重要的是,在增进交流的时候,犹太人动用了其最为有力的武器,即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一九六七年,危地马拉战争爆发,中以关系迎来黄金时期。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犹太人财团一直是中国当局最有利的支持者,在整个战争期间,犹太人财团为中国当局提供了数千亿华元的战争融资,由力保证了华元在金融领域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没有犹太人财团的支持,华元在战争结束之前就会甭盘。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以色列在此期间签署了好几项军事合作协议。
从一九六八年开始,中国就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始改造以色列的国防力量,包括为以色列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j-66b正式量产之后,以色列就是第一个获得这种新式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而且还获得了生产线。要知道,j-66b是海军型的战斗机,以色列获得这种战斗机的时候,中国空军的j-66c还没有量产呢。又比如,在一九七二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