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1627崛起南海> 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

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2 / 4)

束之后接到了执委会的调令,从香港调到福建担任新的职位。这两人一文一武,在广东已经搭档了好几年,也慢慢洗脱了穿越初期的稚气,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干将。执委会将这二人调到钱天敦手下做事,对其进行栽培的意图也非常明显。

厉斗到了澎湖之后,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民政、基建和商贸,而移民工作无疑是他职责范围内的重点事务之一,因此虽然这批移民只有数百人,但他还是特地来到码头,亲自监督接收过程。当然他过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承运移民的商人询问一下北方的状况,以便能对本地的移民接收手段作出适时的调整。

“听说这批人是从淮安府运过来的?”厉斗也没有跟刘振国兜圈子的打算,寒暄两句之后便切入到正题中。

刘振国立刻应道:“草民是在淮安海州招揽了这批人,他们大多是为避战乱,从山东青州府的安丘、诸城等地一路往南逃难进入了淮安府地界。这些人家园已被毁去,又不知登莱之乱何时才能终结,只能外出逃难。海州当地因有大量难民涌入,官府已难堪重负,草民去当地招揽难民南下,官府倒是很乐见其成。”

始于1631年8月的孔有德部叛乱,迄今已经有足足一年之久。叛军不仅占领了登莱两州的城池,而且不时出击搜刮地方,似乎要比原本的历史上折腾得更为厉害。整个胶东半岛几乎无处幸免,大部分州城县城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乱之中。而因此背井离乡,向西向南逃命的民众,也多达数十万人。与山东相邻的江淮之地并没有受到登莱之乱的直接影响,而且又较为富庶,自然成为了一部分难民的逃难首选目的地。

淮安府海州就是后世的连云港,辖地与山东莒南接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山东难民南下进入江淮的第一站。据刘振国所描述,目前滞留在海州当地的山东难民,至少还有五六万之多,规模甚至已经快要与当地人口齐平了。

这么多人涌入当地,仅仅依靠官府赈济显然很难长期负担,社会资源也不足以负担起突然暴涨的人口。因此难民们为了求一口饭吃,卖儿卖女卖自己的状况也比比皆是,毫不稀奇。刘振国去往当地招揽移民甚至都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宣传,只消保证上船就有饭吃,就有许多人愿意在前途未明的情况下选择随船南下赌上一把。不管是去到什么地方,活下去总比饿死街头的下场要强。

而这些难民基本都是在航程过半之后,才知道自己要去往的目的地是福建附近的某个大岛,在那里会有一帮乐善好施的有钱人雇佣他们做工或务农,今后的衣食都不用再愁了。虽然也有一些人在知道目的地后想要反悔,但刘振国哪会把这些已经上船的人再放走,只要是活口都统统一股脑运到澎湖,交给海汉人打理。他也知道海汉人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独门绝招,这澎湖岛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