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1627崛起南海> 第1276章 公务出行

第1276章 公务出行(2 / 4)

他地方的大明地方官府都已经撤制,改为了海汉统治后的新行政区划。

在新的区划中取消了原来的州治,县治基本都得到了保留,只是将县衙统统改为了海汉特色的管委会制度,在琼中山区和琼西海岸增设了多个县级单位,而市级行政单位则只设置了首都三亚、琼北的海口市和儋州市三处地方。

崖城县是这一波改制中为数不多“降格”的行政区,原本这里是崖州中心,如今却只是县级单位了。这当然跟三亚的迅速崛起有极大的关系,两地相隔不到百里,崖城自然没有资格跟海汉国的都城平起平坐,所以也只能委屈地降为县了。

不过同样是因为距离三亚不远,崖城县在三亚大开发的过程中也受益颇多,加之这里的历史积淀本来就不差,所以拿崖城县在海南岛诸县中进行排位比较,各方面的建设水平几乎都是位列前茅。如今琼州岛南部的农业开发比较发达的地区,除了三亚的两河沿岸之外,就当数崖城县的宁远河沿岸了。光是外来投资在这里开发的各类经济作物种植园,总面积就已经超过万亩,而由此所带动本地的农林深加工产业,也是让崖城县的整体经济水平大为提升,若是与大明统治时期相比,那真的算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刘尚听同行其他人介绍,所乘这艘船正在停靠的港口便是过去崖城水寨的所在地。不过他从舷窗望出去,却根本没见有半点军营的气象留存下来,就连当初水寨的寨门连同上面悬挂的匾额也都早就被拆除掉了。如今这里是一处货运为主的港口,往来与此的客船将本地的农林产品及深加工之后的高级商品运往外地,其中一部分用于出口的商品将被运往临近的三亚,进行最后的精细包装,这样它们外销的价值将至少能上涨一到两倍。

“三亚特酿的主要原材料产地就在这里。”同行的一位农业部官员告诉了刘尚一个令他惊讶的消息。

“所以三亚特酿并非产自三亚,而是崖城?”刘尚有些不解地问道:“那为何当初没起名叫崖城特酿?”

那名官员解释道:“你没听明白,我说的是原材料产地。三亚特酿的一部分低端产品的确是在这里生产,不过能卖得起价钱的高级货还是在三亚那边制作。”

崖城县的甘蔗种植面积达数千亩,几乎占到了琼南地区甘蔗产量一半左右,而这些甘蔗除了用来制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功用就是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的三亚特酿了。不过因为海汉的玻璃生产车间几乎都是集中在三亚那边,所以高档酒的灌装和包装也都是在三亚完成,而这边所产的酒相对低端一些,基本都是使用陶坛储运。

刘尚初来乍到,对于这些产业分工并不了解,听了专业人士的解释之后才恍然大悟。三亚特酿他自然是早就知道,来海汉之前就已经品尝过其独特风味,可以说与粮食酒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